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友交流 > 正文

钓友交流

武宁县: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武宁样板”

admin2024-04-22钓友交流31
  武宁县共获评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11个、市级17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率达到84.2%  武宁县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

  武宁县共获评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11个、市级17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率达到84.2%

  武宁县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家庭农场273家,成立17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民就业2万多人,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

武宁县: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武宁样板”

  近年来,武宁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率先提出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奋斗目标,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探索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武宁路径”。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需要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武宁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彰显新担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及新技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6万吨以上。

  在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上取得新成效。聚焦生态、绿色、有机产品定位,突出品质、品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蜂蜜、茶叶、菌菇、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打造省级现代产业园2家,市级以上现代产业园实现乡镇全覆盖,涌现出了罗坪长水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园、鲁溪双新“一红一绿”(高山辣椒、高山茶叶)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全县发展油茶23.3万亩、果木林14.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9.8亿元。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称号,全县现有蜜蜂4万余箱,养蜂合作社36家,年均产蜂蜜350吨。全县发展高山茶叶种植4万余亩。全县共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83个,庐山西海鳙鱼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武宁棍子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武宁宁红”和“武宁蜂蜜”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赣小白”绿茶获评江西名牌产品。

  在推动产业融合上迈出新步伐。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常态化举办辣椒节、杨梅节、农民丰收节等具有乡域特色的节庆活动,建成了一批以澧溪北湾半岛、官莲东山为代表的农旅融合美丽示范乡村,全县有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1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3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12个,年接待游客突破158.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旅融合产业链条,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武宁县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绘就环境最净、颜值最美、乡风最好的美丽武宁乡村画卷。

  争创环境最净的村。在精致化、常态化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原有分散的、季节性的、收入低的护林员、养路员、保洁员、河流巡查员等队伍全面整合为集中的、全季性的、收入相对合理的生态管护专业队伍,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在全县309个一类村以及乡村主要交通路口、人流密集场所、垃圾中转箱和生活污水检测站配备593个监控摄像设备,并统一接入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了村庄环境管护精准化、便捷化、智能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推动乡村环境从“一时净”到“一直净”。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连续四年在全省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评估中排名前三。

  争创颜值最美的村。按照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带的推进思路,明确五年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美丽乡镇全覆盖的目标,推动乡村面貌从“一域美”向“全域美”转变。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找寻乡愁“因子”,留住农村“味道”,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省级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24个,高标准建成新村点405个、美丽农户庭院6340户。

  争创乡风最好的村。大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按照“五有”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探索公德积分、公德超市、公德激励“三公”德治模式,对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文明行为进行积分奖励,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县共获评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11个、市级17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率达到84.2%。

  武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幸福武宁、幸福乡村”的理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好惠及农民群众,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牢巩固衔接促富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加强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项目管理维护,采取就近就业、公益吸纳、创业带动、劳务输出等办法,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049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82个,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抓牢产业就业促富民增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高校+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方式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县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家庭农场273家,成立武宁县蜂业协会、武宁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武宁县现代农业联合会等17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民就业2万多人,年人均增收2.1万元。

  抓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富民增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产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资产盘活型、股份合作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3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810元上升到2022年的21311元,年均增长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