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钓第一人
他,是中国台钓第一人,上世纪80年代,他和台湾同道们用煊赫的战绩使得中国大陆钓坛为之震惊,台湾钓法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钓一统天下的局面,惊艳了整个中国钓坛。此后,为了推广台钓,他呕心沥血,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即便已作古多年,热爱台钓的人们仍在称颂他,缅怀他……他,就是一手创办南北钓具,改写了内地台钓发展史的一代宗师——廖心阳。
那是1989年5月,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台湾钓鲫鱼名人会廖心阳、萧春平一行6人,代表中国台湾钓友赴大陆参加垂钓交流,拟于杭州和北京与大陆高手举行两场赛事。大陆钓鱼界对此十分重视,层层筛选,选出高手与台湾劲旅对阵。
5月6日,首站杭州赛鸣金,大陆高手全军覆没,台湾6人组囊括1至6名。北京得知此讯,钓手们吃惊之余哪里还敢懈怠,从战术到技术,6名高手连夜聚商军机。后几日又接连秘赴比赛钓场“适应性垂钓”,从水情到鱼情,从饵料到施钓方略,全面热身,以期以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一雪杭州之耻,将台湾钓手拿下。
5月13日,北京开赛,双方一决雌雄。结果大陆高手再次全军覆没,台湾6人组二度摘走1-6名奖牌。消息一经《中国钓鱼》杂志报道,举国钓手为之震惊。一时间神秘而神奇的台湾钓手“秘招”成了中国钓界万众瞩目的焦点。由此,拉开了全面深入研讨台湾全新型竞技钓法的历史性帷幕。
台湾钓鱼大师纷纷被盛情邀至大陆“揭秘”、“解谜”。为了推广台钓,萧春平和廖心阳一起在广州开办了轮训式的讲习班,大陆各地钓鱼高手纷纷赴穗进修。国内早期的钓鱼人接触到台钓法后,马上就被它独特的思路吸引了。但要将其发展为一个产业,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花费了廖心阳数年的心血和精力。
“台钓学习班”开班之时,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啊 :李维新、王永贵、黄适之、丛杰等等这些如今在钓鱼界叱咤风云,如雷贯耳的高手们,都安静地坐在塘边,周而复始地练习着抛竿、读标等基本动作。训练既系统又严格,从理论到实践,单得抛竿一项,你坐在旱地训练场马扎上,若不能将黄豆粒大的钓饵准确挥杆抛入7米外一只小碗,那是不准临水施钓的。没有一定时日,焉会练得此功?而一旦功德圆满,这些得了“真传”的“黄埔生”们回到所在省市,又成了星星的火种。学习班对他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似乎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问题。但可以说 ,学习班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竞技钓鱼产业 ,它对中国钓鱼活动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廖心阳还总结了毕生的垂钓技术,创造了悬垂钓技,并撰写了台钓精髓。就这样,学习台钓者趋之若鹜,台湾钓法一时间风靡整个大陆。
当时的廖心阳先生已是花甲之年。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的身份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医师,钓鱼是业余爱好。廖心阳生在台湾省南投县南投市包尾乡的一个普通农家。“大家族”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廖家也不例外,廖心阳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这个大家庭同时也是一个“钓鱼之家”,当时台湾省的大部分还处在蛮荒状态,自然环境于普通人来说可谓艰苦,但于钓鱼人却绝对是天堂——随便哪条河沟里都可以看到成群的土鲫,野坑野塘更是星罗棋布。
从很小开始,廖家的四儿子心阳就由几个哥哥带着,四处从事着钓鱼这项似乎算是最划算也最让人兴趣盎然的活动。当然,那个时候的他根本就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自己竟会成为改变整个中国大陆钓鱼史的一代宗师。
廖心阳就在南投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在这中间,他遵照家族的期望,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医师。39岁那年,他把家搬到了台中。人的一生很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他钓了30年的鱼,终于因为这个决定,他开始正式走入钓鱼圈。
在这里,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大帮“同道中人”。上个世纪的70年代,正是台湾省钓鱼活动最为风行的一段时间,与这股潮流相适应,台湾省民间也成立了数量众多的“钓鱼小组”,平均每个钓鱼小组拥有会员100人左右——其性质类似于钓鱼俱乐部,但其组织、章程更加健全,而且绝大部分的钓鱼小组与钓具生产厂家都没有什么直接的经济联系,因此性质要更加纯粹一些。单单一个台中市就有8个这样的“钓鱼小组”,而廖心阳所在的“中兴”小组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后,廖心阳先生在钓鱼界如鱼得水,并当选钓鱼协会的会长。58岁那年,廖心阳先生来大陆交流钓技。看到大陆的装备比较落后,他主动向广州市长提出送几套装备给大陆的钓鱼人。市长表示,大陆有几亿人,几套怎么够用,不如来大陆开设工厂,让更多的人可以用更好的装备。当天晚上,广州市长就特批了文件。在这样的因缘际会下,廖心阳先生创办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饵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