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具推荐 > 正文

钓具推荐

品牌展播_农视网

admin2024-07-29钓具推荐25
  12月28日,首届两岸精品农业与乡村振兴论坛暨24季两岸茶王擂台赛颁奖典礼在厦门翔安成功举办。  海峡两岸茶王擂台赛至今已举办到第24季。在赛事的促进和推动下,两岸

  12月28日,首届两岸精品农业与乡村振兴论坛暨24季两岸茶王擂台赛颁奖典礼在厦门翔安成功举办。

  海峡两岸茶王擂台赛至今已举办到第24季。在赛事的促进和推动下,两岸乃至全国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每年都有来自全国超千家茶商、茶农送样参赛,赛事更是吸引了全国茶叶爱好者关注。

品牌展播_农视网

  赛事以茶为媒,既展示了福建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成果,也为两岸茶农、茶商、茶企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推介福建茶品牌。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处副处长李荣德,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厦门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林永利;翔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庄平勇,翔安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邱惠霜,翔安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科负责人胡胜福,翔安区委办台港澳工作科科长钟世禄,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火号,翔安区金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明昊、金海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水抄;思明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国华,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张阿坚,南靖县副县长卢静怡;全国台企联农业委员会副总执行长卢月香,亚洲大学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台湾茶协会常务理事张新灯,保证责任嘉义县23.5°阿里山茶产业运销合作社理事主席林育丞与监事长郭雅淳;厦门市台商协会副会长刘长安,中华两岸跨业联盟总会厦门分会会长黄光圣,厦门两岸青创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海鸥台港澳青年融合基地总经理林庆同;海峡导报副总经理吴建忠,海峡导报副总经理李妙勋,海峡导报社委林靖东等领导、嘉宾出席了颁奖典礼,见证了“茶王”加冕的荣耀瞬间。

  本次茶王擂台赛共有来自两岸的上千家茶企茶商前来送样参赛,截至12月15日最后收样日,仍有上百家茶企表示要来送样参赛。虽然时间紧,但参赛茶样数量和质量仍不亚于往年。

  12月20日至23日,来自海峡两岸的十多位品茶专家齐聚活动现场,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淘汰制暗码审评的方式,对来自全国的近千家茶企茶商的全六类茶样进行“把脉”,在万众瞩目下,十大“茶王”在翔安金海街道的海峡现代城出炉。

  本届两岸茶王擂台赛由全国台企联、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茶文化专业委员会、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普洱茶协会等单位联合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翔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翔安区委宣传部、海峡导报社、翔安区台港澳办、翔安区农业农村局、金海街道等单位联合承办,赛事还得到各单位协办支持、技术支持。

  本次活动的嘉宾品鉴参赛茶用水,由厦门海上玥山泉水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制现售饮用水,自来水生产供应,饮料生产等业务的公司,成立于2022年06月24日。颁奖典礼时的茶艺表演由中茶厦门公司支持。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中茶厦门公司)成立于1954年,为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全资的国有企业。中茶厦门公司以“中国茶,选中茶”为品牌主张,以“好茶在中茶”为经营理念,以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优茶文化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中国乌龙茶领军品牌”。

  茶是中华民族的宝贝,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岸茶王擂台赛已经举办到了第24季,参加的茶企茶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两岸的交流和茶产业的提升、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希望通过以茶为桥梁纽带,为两岸同胞搭建交流平台,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不断推动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友谊越来越紧密。

  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茶文化是两岸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两岸同胞感情维系的重要纽带。两岸茶王擂台赛对两岸交流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够让两岸的茶叶有机会融合,更能够让两岸的老百姓喝到真正的好茶。两岸茶王擂台赛也是翔安区的盛大活动,希望两岸同胞能借此平台共叙友情,共话发展,进一步促进两岸茶产业的合作交流。

  两岸茶王擂台赛以茶为媒,发挥着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为两岸同胞搭建了两岸一家亲的交流平台。

  两岸茶王擂台赛不仅吸引了许多两岸的茶企业,还有很多种茶做茶的农民。大家共聚一堂,相互交流,一起比赛一起加油、进步,一起分享荣誉时刻,越走越亲近,自然而然就融在一起了。

  两岸一家亲,茶叶是很好的沟通桥梁。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更是向世界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茶王赛的举办有利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茶叶是海峡两岸情缘的重要承载者之一。未来,将极大加强两岸茶业协会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茶人常态性的交流互动,助力两岸茶界迈入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不知不觉两岸茶王擂台赛已经进入了第1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前来参赛的茶商茶农越来越多,由此可看出赛事越办越好。非常感谢海峡导报搭建的平台,让台湾的茶能来到大陆,一同竞技、学习。希望这个活动持续办下去,越办越大,并以此为契机,携手传承两岸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推介好茶,助力广大茶农、茶商更好地发展

  两岸茶王擂台赛对台湾的茶农有很大的帮助。茶农也需要舞台,两岸共同竞赛的平台对台湾茶农的技术、经济效益、茶叶声誉都有很大的提升。

  此外,比赛也将促进台湾茶农更加用心种植和制作好茶,提升茶叶品质,形成正向循环,所以这个活动不仅要继续办,还要扩大办,让台湾的茶农有参赛舞台。

  茶是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茶王赛的举办对两岸民间交流融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现场能深深感受到参赛茶友的热情和对茶文化的热爱。通过这样的赛事,把福建省内乃至全国的茶农、茶商、茶企汇聚在一起,有利于促进两岸茶人常态性的交流互动。

  近年来,翔安区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首选门户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引导台青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创新模式。乡村振兴作为两岸融合的新契机,是台胞登陆的新沃土。

  通过茶王赛在翔安落地举办,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茶产业落地,也希望两岸茶商茶企来翔安投资兴业,共同心连心、手牵手,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翔安区致力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首选门户、台青两岸融合发展友好型城区、两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为此,拟将两岸茶王擂台赛这个活动永久落户翔安,成为翔安区打造对台交流的烫金名片,为两岸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为此,今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翔安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了“一片叶,两岸情”——首届两岸精品农业与乡村振兴论坛暨24季两岸茶王擂台赛大型活动。

  2024年,我们将加大力度将两岸茶王擂台赛项目做大做强,吸引全国各地的茶乡前到翔安来参加活动,并力争率领大陆的茶商走进台湾进行深度茶文化之旅。

  【台湾青心乌龙茶茶王】林思翰距离上次获得茶王,已经过去6年。这期间,我一直在努力,再次获得茶王非常开心。通过两岸茶王擂台赛,我深刻感受到参赛茶商茶企的技艺越来越强,品质也一直在提升。这对我们种茶和烘焙茶有很大的帮助。

  【建阳小白茶茶王】林碧庭我们的小白茶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品质优异,味道不浓,非常契合当下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大道至简,做白茶最重要的就是萎凋的环节,建阳小白茶是室内自然萎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也要与茶有心灵感应,你爱茶,茶就爱你。

  【红茶茶王】张少锋我来自寿宁,这是我首次参加两岸茶王擂台赛。寿宁县属于洞宫山脉南段,海拔高,山场环境优越,终年云雾缭绕,使得由本地生长的小菜茶和金牡丹等原料制作出的红茶品质上佳。这次获得茶王的红茶花香浓郁,纯厚度高,在制作技艺上偏传统。我从2009年开始从事茶行业,我们祖祖辈辈做茶,希望未来能专一做有品质的红茶。

  【肉桂茶王】黄铭钰我们这次拿奖的肉桂源自武夷山。它是荒野茶,没有加肥料,烘焙上使用中轻火烘焙,不会有很重的杂味,口感上会有花粉香。制作肉桂茶是一门艺术,涉及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多个环节。特别是烘焙过程,是决定肉桂茶品质的关键,需要精确控制火候和时间。我从2015年开始做茶,希望未来能把好茶带给更多茶客。

  【白茶茶王】福鼎白毫银针 陈希芬我是首次参加茶王赛,夺得茶王感觉很幸运。制作一款好茶需要匠心,从种植到控标方面,我们都坚持原生态和传统工艺。我做茶已经有十年时间,家里是茶叶世家。做茶是一件需要恒心和毅力的事情。未来我会持之以恒,秉持匠心精神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白茶。

  【大红袍茶王】张金发我是第一次夺得茶王,这次获得茶王的大红袍茶样源自武夷山。做大红袍时,做青与双炒双揉是其特有的工序。做青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持续时间约8—10小时,当做青叶适度时可看到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我从事茶行业30余年了,家里世世代代做茶,未来我也会在制作大红袍的手艺上精益求精。

  【清香型铁观音茶王】詹桂珠 祥有心茶业铁观音注重的是兰花香,讲究“观音韵”,低温慢焙烘干燥,薄摊足干品质好,很多茶友认为铁观音盖香越高越好、最好香高到冲顶或者霸气,这也是个经典的误解——铁观音品种特征并不以香高扬见长,铁观音香型最常用的就是“兰花香”。我们这次获得茶王的清香型铁观音泡出的茶汤清澈透明,无浑浊,入嘴齿颊生津,幽雅、馥郁、持久,有如兰花一般甘爽。

  【白芽奇兰茶王】朱绍滨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比赛,第二次获得茶王。我做茶有30多年了,家里祖祖辈辈都在做茶,做茶的手艺是从父辈传下来的,做法也与其他人有些不同,在采茶、摇青、晒青等各个环节都比较精心。做茶叶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多学习多改进才会有进步。

  【建阳水仙白茶王】郭辉做白茶越简单越好,保留茶叶原生态的原味,我始终坚信要用最简单的工艺做出最完美的味道。虽说做白茶要简单,但做白茶不能出错,否则错一步后面就步步错,制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一个工艺的点点滴滴,对工艺有较高的要求,做白茶的原料也一定要是原生态的高品质茶叶。

  【漳平水仙茶王】李锦锋做茶主要靠悟性,一通百通。我从小学就开始帮家里做茶,初中毕业后从父母手里接过接力棒,从种茶到制茶独当一面,茶园也在我手里越做越大,从一个小茶园到现在的200多亩。我们的茶叶主要种在高海拔地区,原料好,加上传统的手艺,做出来的茶味道就不会差。

  在首届两岸精品农业乡村振兴论坛暨24季两岸茶王擂台赛颁奖典礼现场,进行的“两岸精品农业与乡村振兴”话题讨论环节,一个“两岸精品农业有何融合机会”的议题吸引了在场众人的目光。

  “两岸精品农业有何融合机会”议题的分享人是全国台企联农业委员会副总执行长、中国生产党党主席卢月香。她是龙岩嫁到台湾的最早一批“大陆新娘”中的一员。

  她分享了在邵武将一片片沙石荒地改造成美丽“百果园”的故事。她在荒地上,种植了台湾四季桃等新品种,套种了花生、玉米、菊花、金银花等作物,并在其中做文创项目等,打造了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示范基地、教育基地、科普基地。

  “十几年前,祖国大陆需要招商引资,身为福建的女儿,我有义务回到家乡,用自身的力量带动企业过来投资。” 卢月香说,有不少人跟着她来了,带来新技术、新品牌、新品种。乡村振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他们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近年来,翔安区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首选门户方面不断努力。如今,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在翔安落户,加入翔安乡村振兴和社区建设队伍。

  胡胜福介绍,2015年,台青曾钧毅来到翔安,带来红心火龙果,并与大宅社区携手共建“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延伸火龙果产业链、拓展市场管道,带动社区300余户住户入社。

  如今,大宅社区还引进了台湾补光灯技术,促使火龙果大大增产。作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大宅社区年均总产值约4500万元。大宅还建设了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实现了两岸人民在农业资源和农业技术的优质合作。

  2022年,海鸥台湾青年服务团队与金海街道欧厝社区共建,打造社区治理“5+1”模式,引导台青与本地居民组成“爱上这片海”团队,并在社区成立“两岸海洋文化研学筹备处”“两岸青年创业工作室”。以海洋回忆为出发点,构建海洋传统产业文化、现代化海洋水产文化、未来海洋高新产业等研学文旅线路。

  12月28日上午,中华两岸跨业联盟商会、两岸融合发展青创空间、闽台两岸青年双创服务团队等单位成员齐聚翔安,实地走访了大宅社区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黄厝村的“繁星基地”等地,两岸青年农创人共同探讨两岸精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位于厦门翔安区香山街道香山脚下的大宅社区,拥有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400余亩,因产业特色突出,大宅社区成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走进火龙果田地,一排排石条拥着竞相争艳的火龙果花格外的夺目绚烂,清新的空气里混合着千亩火龙果田里的花香。中华两岸跨业联盟总会厦门分会会长黄光圣一边品尝火龙果茶,一边称赞道:“这个火龙果茶很好喝,太有特色了!”眼前这些琳琅满目的火龙果特色美食,是大宅村推出的以火龙果为主题的“十二道村味”,包括冰镇火龙果花苞、火龙果花干煲老鸭汤、火龙果馒头等特色美食。

  “大宅拥有自主培育的火龙果品牌‘大宅红’,一亩火龙果可达到8000斤的高产量,在采摘高峰每天有超过5万公斤火龙果从大宅发往全国各地。”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党委副书记陈灿红介绍,目前,大宅火龙果年产值4500万元,火龙果副产品营销额达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大宅社区已成为富有田园风情、闽南文化、山水休闲主题的火龙果休闲观光园。

  当天上午10点左右,两岸青年、农创人一同来到黄厝村的大棚种植基地,参观树葡萄种植地和七彩小番茄种植地,深入了解大棚种植基地的发展状况,并与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交流经验做法。

  随后,一行人来到位于黄厝旧学校的“繁星基地”,繁星基地内的芳华大礼堂、鸿渐艺术馆、乡村振兴展馆、檀越书院等,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边走边看,不时拿起手机拍摄记录。黄厝村党支部书记黄火明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单位与基地开展合作,“厦门市翔安区黄厝文化产业园”“翔安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内厝新阶人士创新服务基地”等纷纷在基地揭牌,现在基地不仅是黄厝村的文化宣传阵地,更是黄厝村一张亮眼的名片。

  陶艺、漆画、雕塑……古朴的红砖古厝内一个个艺术家工作室让人眼前一亮,推开门便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让不少人对此颇感兴趣,在工作室内参观久久不愿离开。黄火明告诉导报记者,这些工作室都是村民们将自家闲置的古厝腾让出来供艺术家入驻的。目前,驻村艺术团队共32家,涉及陶艺、漆画、国画、雕塑、瓷器等多个领域,这些由众多艺术家工作室构成的“黄厝文化产业园”不仅发展成为师生课外的创意孵化基地,也是产业与商业有机结合的平台。

  黄火明介绍,2018年以来,黄厝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实施“繁星1358”计划,即“一年内统一共识、三年内取得进展、五年有新突破、八年内形成典范”,大力发展“三闲文化”,充分挖掘“闲人、闲地、闲宅”三闲资源,从而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道。2022年黄厝村村集体收入达7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约2.9万元,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我2018年来厦门创业,2020年扎根翔安,主要是从事乡村振兴运营板块。从大宅村到黄厝村,一路走来感觉建设非常完整、完善。外地游客来大宅村采摘、赏花,或是到田里烧烤、在田边骑行,都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品尝的火龙果特色产品让我非常惊喜,不仅品相好,味道也非常好。大宅村把火龙果“玩”出新花样,这些火龙果加工产业创造的新产品,不仅留住大宅村原始的乡村味,更能推动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新北市商业交流协会成员 廖钰展“今天来到翔安的大宅村,颇具特色的乡村民宿让我印象深刻。这里的民宿兼具古厝的古朴和现代的质感,而且功能齐全,配套党建、研学、团建等活动,让人耳目一新。漫步在大宅村,乡野田畴里田成方、林成片,水塘密布,溪流、湖泊潆洄,处处是充满希望的乡村美景,这里宜居、宜游,更宜业。

  2020年,我来厦门创立了文创公司,也有在做乡村振兴服务。今天来大宅村和黄厝村,我感受到这里旅游配套都做得很完善,黄厝村更是实现了自然与文创产业发展的“双赢”,我从中受益匪浅。”

  村里处处绿树掩映,时时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火龙果让人心旷神怡。这次的参观走访我收获满满,获得了很多灵感,大宅村以火龙果撬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文旅”,助力一批富美乡村迅速走上致富路,这都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我是开琴行。几千年来,音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都离不开音乐。走访中,我发现这几个地方都缺少了一些音乐,这应该就是我的机会和市场。未来,我想在这些乡村中做一个尝试,将音乐项目引进乡村,比如在各村的路口安装音响,让经过的人都能听到喜欢的音乐,同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引进各式乐器,打造“一村一音乐”,如果能形成一个品牌特色,市场将会是无限的。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等出席并答记者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助力数字乡村发展——中央农广校举办首期“农产品直播带货高端实操训练营”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