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具推荐 > 正文

钓具推荐

世界休闲渔业发展纵览(六)中国台湾省休闲渔业发展概述

admin2024-08-09钓具推荐14
  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的渔业生产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是滨水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笔者收集各类关于休闲渔业的文献以及各

  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的渔业生产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是滨水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笔者收集各类关于休闲渔业的文献以及各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的报道,重新编辑整理,通过系列文章形式介绍给各位同仁,其目的是推动我国滨水休闲产业的不断发展。

  在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史以来,沿海一直受到严格的管制,除渔民及军事人员外,一般民众少有接近海洋的机会。这种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以根本的改变。1985年,台湾颁布《台湾地区海上钓鱼管制实施要点》;1986年,又公告实施《核发海钓船专用执照管理要点》,开放部分海域及船只的海上钓鱼活动。1987年,台湾正式宣布解严。至此,台湾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扩大民众的海上游憩活动。1991年,台湾将其《渔业法》增订“娱乐渔业”专章,1993年,台湾发布《娱乐渔业管理办法》,将海上休闲纳入渔业范畴,成为渔业的重要一环,正式开始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

世界休闲渔业发展纵览(六)中国台湾省休闲渔业发展概述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 km,海洋资源丰富,但随着台湾沿岸、近海渔业资源呈现减少、下降趋势,远洋渔业也日益面临公海捕捞配额日益萎缩等困境,台湾渔业近年来产能呈现稳中趋降、萎缩发展的态势。

  对此,台湾采取相应策略,鼓励发展海洋休闲游憩渔业,大力辅导沿海港口渔区兴办休闲渔业,发展海陆休闲中心。这种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帮助台湾沿岸和近海渔业“起死回生”,促进了渔业多元化经营,被称为“建设现代化渔村和增强渔业活力的改革”。

  休闲渔业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台湾休闲渔业主要包括运动休闲型、渔业体验型、生态游览型、渔乡美食型,以及文化教育型等五大类活动形式。

  台湾的运动休闲渔业,以各类钓鱼活动为主体,主要包括海钓和塘钓,其中海钓又可分为海上船钓、矶钓、滩钓、长线钓、海水池钓五大项。海钓,是台湾最早开放的海上休闲项目。

  海上船钓,是依据海洋中各种鱼类生活的海域环境形态,配合其生活习性、栖息状况、季节及气候因素、觅食习性等,驾船出海在船上进行的垂钓。

  矶钓,是指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进行的垂钓。那些人迹罕至或很少有人为干扰的矶岩周围、礁石丛中,海峡海岬,往往伴生着极其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是海洋中各种洄游性鱼类觅食、产卵的必由之路,一年四季,鱼源极为丰富,是垂钓的绝佳场所。台湾的矶钓包括浮游矶钓和重矶钓两种。浮游矶钓利用矶、岩海岸地形,以浮标方式进行的垂钓。重矶钓选择深邃、潮水流通的矶岩作为钓场。台湾较为著名的重矶钓钓场有基隆屿、出风鼻、兰屿等地。

  台湾塘钓包括海水塘钓和淡水塘钓两种形式。海水塘钓是伴随海水鱼类养殖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兴钓鱼活动。淡水塘钓是台湾目前垂钓比赛最为频繁的项目,其营运方式分为“职业池”和“休闲池”二种。职业池由钓者买下塘钓的时间段,然后在限定时间内钓获的鱼归钓者所有,可选择全数带回或折价退还给池主。休闲池,钓者需支付少许的垂钓费用,所钓之鱼需及时放回池中,同时不能使用有倒钩的钓具垂钓。台湾很多县市都建有专门的淡水塘钓场。

  台湾的渔业体验具体包括观光休闲采捕、渔业活动参观、渔村生活体验三大类型。

  观光休闲采捕包括牵罟、石沪、拾贝等活动。牵罟,地曳网法简称,是一种古老的渔业作业方式,作业时,罟网的一端固定在岸边的木桩上,由五人乘罟仔船载罟网出海环绕半圈,顺序下网,再驶回岸边,由一人入水牵网绳的另一端上岸后,岸上的人员排成两排合力拉起网绳的两端,以拔河的方式将罟网拉回,大约40分钟到1小时随罟网拉近,便可看到活蹦乱跳的鱼、虾,完成牵股活动。这种法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之后,由于渔船动力化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牵蚓逐渐消失。伴随休闲渔业的崛起和发展,牵塘这种古老的渔业作业方式重新为人们所关注,成为休闲渔业的一项重要活动项目。目前,台湾屏东的枋山、南湾,宜兰的头城,澎湖的塘里、山水、望安等地均设有牵罟捕捞作业,将最原始的渔业文化呈现给四方游客。

  石沪是一种用以的石陷阱,一种最原始古老的设施。其原理是利用潮汐起落,在潮间带堆砌两道长圆弧形堤岸,从浅水处一路延长至深水处,在深水处尽头向内做成弯钩状。涨潮时,鱼群顺水进入石沪中觅食海藻;退潮后,石堤高于海面,鱼洄游至卷曲出被阻,困于沪内,渔民借此捕捉鱼获。石沪的采用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必须在潮间带辽阔、风浪大、潮差大、取石材容易的地方才能发展。澎湖具备发展石沪的良好条件,是世界上石湖密度最高的地方。石沪是澎湖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项产业文化。除澎湖外,苗栗的外埔也有石沪分布。

  石沪的造型非常优美,是游客驻足观赏、摄影拍照的绝佳地点。澎湖七美屿的双心石沪,更是以其美丽的造型,衬以湛蓝的海水,驰名海内外。到拥有石沪的地方去欣赏美丽的石沪,还可享受退潮后跳浪追鱼、手到擒来的摸鱼之乐,使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

  渔业活动参观包括捕捞作业参观、网箱养殖参观、定置网作业参观、鱼塭养殖参观和水产加工参观等内容。目的在于让游客在享受休闲之乐的同时实际了解渔业作业的过程及其知识。

  台湾渔村生活体验的典型案例有花莲寿丰乡立川蚬场、宜兰大塭观光休闲养殖场、彰化汉宝合作农场、台南七股区溪南春休闲渔村等,通过向游客提供渔乡民宿及餐饮美食,让游客真切地体验和感受渔村生活的乐趣与真谛。

  台湾渔乡生态游览的最主要项目是观鱼火、赏鲸豚和海上“蓝色公路”等。台湾海上蓝色公路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部蓝色公路由淡水渔人码头出发,行经金山万里等滨海航线,沿途停靠富基渔港、野柳渔港,全程十多海里。南部蓝色公路由高雄凤鼻头出发,中途停靠小琉球,终点在屏东车城的海口港。

  海上蓝色公路突破以往娱乐船单港进出模式,将沿线景点串连起来,结合港与港、陆与海的特色,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复合游览网。在海上蓝色公路上徜徉,既可以欣赏广阔、湛蓝的大海,并将沿途的海岸及岛屿美景尽收眼底,还能够观察沿途海岸及岛屿地形地貌及地质状况,如海拱、海柱、豆腐岩、壶穴、生物化石、风化窗等。故此,海上蓝色公路素有大自然的地理教室之美称。

  台湾的赏鲸豚活动始于1997年。目前的赏鲸豚活动主要集中在东海岸的宜兰、花莲、台东等地,按观赏海域区分,包括龟山岛海域、花莲海域、石梯海域、成功海域、富冈海域。每年的4~10月为台湾赏鲸豚活动旺季。届时各渔港每天都有船舶出海,赏鲸豚的主要范围在渔港20里内海域,鲸豚发现率高达八、九成。

  台湾赏鲸豚以赏海豚为主,鲸类为大洋洄游动物,行踪捉摸不定,海豚则是“本地居民”,且活动海域离岸不远。目击率高。台湾常见的海豚主要是飞旋海豚、瑞氏海豚、瓶鼻海豚、热带斑海豚、弗氏海豚,常见的鲸类有伪虎鲸、虎鲸、大翅鲸、抹香鲸、短肢领航鲸。

  在台湾,乘船出海赏鲸豚,是一项惊相依而行,跳跃高手喜不断、其乐无穷的海上休闲活动。飞旋海豚精湛的空中旋转,聪明的瓶鼻海豚相依而行,跳跃高手热带斑海豚空中炫技,美丽的弗氏海豚沉浮于海面,足以让你惊喜连连。倘若能幸运地看到短肢领航鲸的成群浮游,他们潜水时竖直的漂亮尾鳍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台湾休闲渔业的文化教育形式,一是通过渔具陈列和海事博物馆、鱼虾贝类博物馆、水族馆、渔业文物馆等展开,如东港区渔会和彰化区渔会经营的渔业文化展示馆,以水族和渔业文史展示为主要内容,借此传播当地的渔业文化。二是将渔港渔乡地区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发展成休闲活动项目,如宜兰头城的“抢孤”和东港的王船祭、王船出巡、放水灯、妈祖庆生等。头城“抢孤”首次出现在清朝年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普度后,富裕人家会将祭拜的用品发给孤贫,为避免分发时可能出现的拥挤与混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于是就设计出了一种“坚孤棚”的比赛方法以争取孤棚上的物品。

  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归功于台湾当局的大力推广、引导与资金支持。在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中,当局的辅导与管理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休闲产业建设规划、硬件设备补助等方面,有力地推动台湾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开始是以海钓船为主,当局首先制定“娱乐渔业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和娱乐渔船协会建设,协助发展娱乐渔船渔业,包括兼营娱乐渔船继续享有渔船用油的优惠、娱乐渔船的强制保险及开放渔港停泊娱乐渔船等。1990 年,“农委会”的“休闲农业计划”包括了对观光休闲渔业发展的规划辅导与财政支持; 1992 年,“农委会渔业署”开始积极推动休闲渔业区建设、渔港周边鱼货直销中心的假日鱼市建设; 1998 年,台湾开始推动沿海港口渔区兴办休闲渔业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这些休闲渔业措施的实施,活跃了渔区经济,有力地推动了休闲渔业的发展。

  此外,台湾当局还协助地方管理部门与渔会,规划发展各类休闲渔业活动,特别是结合富丽渔村计划,发展农渔业休闲园区及观光鱼市的建设等。如“农委会”补助宜兰县办理东澳海洋牧场区的工程规划设计等。大陆休闲渔业发展可以借鉴台湾相关发展措施,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政府引导和组织协调,制定休闲渔业产业推动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并从休闲渔业建设规划、休闲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渔业农民组织、休闲渔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强财政经费补助引导,及时解决休闲渔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

  自2000 年以来,台湾“农委会渔业署”推动建设现代化“富丽渔村计划”,宣扬“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渔业,分别从经济、文化、自然等方面促进渔村转型,倡导渔村提升生活文化价值,维护渔村自然生态与永续发展的基础,凸显当地的产业特色,并以此创造渔村经济发展的新机,达成渔村富丽美好的愿景。

  在财政支持上,台湾自1999 年开始每年编列渔村建设经费数千万元不等( 其中约有一半的经费用于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时至今日,以“富有而美丽”为愿景的渔村转型,已在全台各地展开,改写了传统渔村的风貌,也反映出渔民的文化创新潜力,以及渔业由第一产业发展为第二、第三产业的新趋势。因此,休闲渔业成为众多渔村转型最常使用的模式。目前,台湾有十几个富丽渔村社区,成为渔村建设的榜样,可优先规划发展为渔村旅游休闲渔业的示范区。

  台湾渔政单位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开始着力推动渔港功能多元化,经多年建设已明显改善港区环境,充实渔港休憩资源,拉近渔港与民众的距离,并带动渔业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渔民收入。

  目前,渔港除原有渔业生产功能外,还包括休闲游憩、海钓观光、鱼货直销、交通货运、文化教育等多元化功能,其实质以改善渔港设施、美化港区景观、发展休闲游憩最多;其次为设置娱乐渔船码头及浮码头、发展海上观光及海钓,再次为兴建现代化鱼货直销中心,提供新鲜、廉价及美味鱼货,并规划设置渔史馆、渔业文化展示馆等,提倡海洋渔业文化教育。

  台湾各县( 市) 资源条件各异,有草原、温泉、沙滩、潮间带、防风林、海鸟、红树林、渔港、鱼塭、盐田等,休闲渔业能结合各地区文化和观光特色,形成各地区的独特风格。在经营时能掌握此特色,塑造园区形象,引导产业蓬勃发展。以台南县七股乡为例,过去多以渔业养殖为主要生计,在台湾休闲渔业旅游风潮下,七股乡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舄湖和红树林的湿地生态特色以及国际级的旅游资源———黑面琵鹭每年冬季的栖息,以成为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的潜力开发为重点,将传统渔业养殖转化为产业文化和生态旅游,如带领游客乘竹筏赏红树林、海鸟以及舄湖生态,带动了休闲度假村、民宿业与竹筏业的合作与联盟,以资源的互补为游客提供多元的休闲服务,降低了转型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此外,台湾从1997 年开始推动“蓝色公路”计划,开展以休闲观光为目的,通过休闲渔业渔船等经营单港或多港进出的营业活动。此后,“蓝色公路”逐渐转型为以海域观光为主,成为热门的亲水性旅游模式。

  台湾乡村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有关活动将丰富的民俗文化融入观光休闲渔业,有助于推动地方观光与海洋资源的整合。台湾多样化的渔产品文化季发展,已经成为台湾休闲渔业整合地方特色与海洋资源的重要推手( 表3) 。如结合美食、休闲、文化、保育的屏东黑鲔鱼文化观光季,除以农渔特产结合文化观光产业外,活动更朝向精致化及多元化发展,每年的4 月中旬到6 月中旬,均举行盛大游街活动及黑鲔鱼拍卖会,为黑鲔鱼文化观光季预先拉开序幕。观光客参加黑鲔鱼文化观光季,可以品尝到“东港三宝”等当地美食,还可以畅游屏东县各旅游景点。

  又如为发展并推动澎湖县海洋生态观光旅游,澎湖县2004 年开始推出“菊岛海鲜节”,让游客体验休闲渔业活动,推广澎湖的海洋生态与休闲体验,藉而增加澎湖海洋特色产业———海鲡鱼、丁香鱼、生猛鲜蚵( 牡蛎) 、石斑鱼等生鲜海产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近年来,大陆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会展经济、文化节等方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明显实效。发展休闲渔业同样也可以根据各地传统文化、民俗和渔业资源,大力推动休闲渔业文化观光节庆活动,引导休闲渔业朝精致化及多元化发展。

  作者(金潮):中国滨水休闲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滨水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游艇盛典执行秘书长。

  滨水休闲产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以全球化视野向国人介绍世界范围内滨水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