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天才美好年放弃写作靠走私军火财富自由……
1891年11月10日,兰波在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37岁。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创作时期仅在14-19岁,之后便停笔不作。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和魏尔伦、马拉美并称象征派诗人的“三驾马车”。
就如同国内老少都能背几句李白或杜甫的诗句,兰波的词句在法国人民中也耳熟能详,稍微有点教育的都能脱口几句,比如:
“我拥抱过夏日黎明。宫殿正面,万物尚无动静。流水止息。林间道路残留着田野的阴影。我走出去,唤醒湿润、生动的气息,宝石睁开眼睛,羽翼无声地轻飞。我遇见的第一件好事:在白晃晃的清新小径,一朵花告诉我她的姓名。”
“我拥抱过夏日黎明。宫殿正面,万物尚无动静。流水止息。林间道路残留着田野的阴影。我走出去,唤醒湿润、生动的气息,宝石睁开眼睛,羽翼无声地轻飞。我遇见的第一件好事:在白晃晃的清新小径,一朵花告诉我她的姓名。”
1854年,兰波出生于法国东北部夏尔维勒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代的兰波是一个好动而才华横溢的学生。15岁那年,他就能以拉丁文写作各种诗歌并赢得了很多奖赏。
1870年,兰波的老师乔治·伊森巴尔成为兰波在文学道路上的领路人。在他的指导下,兰波开始用法语写诗,其法语诗歌的创作水平进展迅速。兰波性格叛逆,屡次离家出走,甚至曾经参与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组织。他在诗歌《巴黎人的狂欢或巴黎的重生》一诗中描述了自己参与巴黎公社的这段经历。
1871年以后,兰波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开始酗酒,并经常蓄长髮、衣衫褴褛的招摇过市,以图嘲笑那些一本正经的中产阶级。他给他的老师伊森巴尔写信,系统阐述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即在“漫长的、庞大的、理性的骚乱中”加入幻觉的因素。
1871年9月底,兰波再次回到巴黎,不过这次是应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的邀请。魏尔伦曾读过兰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爱慕兰波的诗才。来到巴黎之后,兰波住在魏尔伦的家里。很快,魏尔伦便和这个17岁的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坠入爱河,他们成为巴黎诗坛著名的同性情侣。
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是家常便饭。他们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而兰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许多的反感。这一时期,兰波创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诗作,他的诗歌成就甚至超过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
1872年,魏尔伦甚至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和兰波一同私奔至伦敦。
1873年7月,两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吵,随后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一气之下兰波叫来警察,魏尔伦被逮捕。被捕期间,魏尔伦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疗,原因是魏尔伦的妻子指控她的丈夫和兰波之间不正常的“友情”。
开庭审理时,尽管兰波一 再宣称自己撤回对魏尔伦的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魏尔伦入狱后,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
这部作品是象征主义文学的精品。在诗中,兰波追忆他和魏尔伦共同生活的“地狱情侣”的岁月。他甚至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他的“下地狱的丈夫”。
1874年,兰波和诗人杰曼·努沃再次返回伦敦,并出版了他倍受争议的作品《彩画集》,其中包含了两首最早的以自由诗体写成的法语诗歌。
1875年,兰波和魏尔伦最后一次在德国相遇。此时的魏尔伦已经获释,并被迫皈依了天主教。这个时候,兰波已经受够了早年的放纵生活,基本放弃了写作生涯,而是开始从事一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
1876年夏天,他甚至加入了荷兰的军队,只是为了免费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去旅行。然而到了爪哇之后,他很快就厌倦了,并立即乘船返回法国。他曾游历塞浦路斯并最终在亞丁定居,并成为巴尔代公司的一名雇员。在这段时间,他没有再和男性产生同性恋情,而是和很多当地的女性相恋。
1884年,兰波辞去工作,开始独立在埃塞俄比亚经商。他从事军火走私生意,并赚了不少钱。而在这个时候,兰波的右膝盖患上滑膜炎,并很快恶化为癌症。
日益恶劣的病情迫使兰波于1891年5月9日返回法国。5月27日,兰波做了右腿的截肢手术,然而这还是没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同年11月10日,兰波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37岁。
对于诗人中的“通灵人”的说法,兰波认为,“通灵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上帝赋予的。必须经历“长期地、广泛地、理智地打乱一切感官感受”的过程,诗人才能成为通灵人。
他要突破一切认识模式的障碍,走向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只有当诗人“陷入迷狂,终于失去视觉时”, 他才“看到了视觉本身”。如果说“应和论”指出了宇宙本 质的存在,那么兰波的“通灵论”则要求诗人通过自身感官感受的“错位”,直接进入这种存在的灵魂。
兰波的创作是法语诗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他本人是一位无法被归类的诗人,有人认为他是象征主义运动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也被公认为是其后的超现实主义的鼻祖。
二战后诞生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的诗风也深受兰波影响。今日人们在追忆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时,兰波的名字都是绝对不会忽略的。就连恐怖小说作家托马斯·里戈蒂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是兰波的忠实追随者。
兰波对现代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在巴黎的生活经历曾经于1995年被拍成电影《心之全蚀》,由颜值巅峰的莱奥纳多扮演,以信件和诗作为根据,准确呈现出历史上两位十九世纪法国诗人阿蒂尔·兰波(里安纳度·迪卡比奥饰)与保罗·魏尔伦(大卫·休里斯饰),“发了狂的天谴,盲了眼的爱情”——豆油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