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鱼技巧 > 正文

钓鱼技巧

我的研究生教育观

admin2024-08-18钓鱼技巧30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研究生本人,其研究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导师。  笔者于1999年考取研究生,此后的十几年时间,从自己作研究到指导研究生课题,笔者对研究生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研究生本人,其研究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导师。

  笔者于1999年考取研究生,此后的十几年时间,从自己作研究到指导研究生课题,笔者对研究生教育的理解也日益深入。

我的研究生教育观

  在研究生教育中,学生究竟为谁培养?这是首要问题,关系到谁出钱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研究生是为国家建设培养的,做什么不由自己决定,去向服从国家安排。此种情况下,政府出钱理所应当。但改革开放后,国家需求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下降,个人进步需求的地位上升,尤其扩招后,大量毕业后无处可去的研究生在不断质疑研究生培养究竟谁受益。

  如果说研究生是为国家发展而培养的,显然国家部门和各级政府通过海外引才计划间接否定了这一点。那是为研究生自身进步吗?表面上看是,没人逼迫本科生考研,但严峻的就业形势是无形的逼迫,无论研究生的出发点是醉心学问还是混个文凭,都是为了自己,那就该自己掏钱。

  继续推理,如果真让研究生自己掏钱,恐怕绝大多数研究生专业都无人可招,因为不划算,投入金钱和青春不一定得到如意工作。那么,如何招到研究生呢?折中的办法是由研究生的某种付出折抵教育费用,而生活费用由研究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导师承担。归根到底,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研究生本人,其研究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导师。因此,研究生是为他本人和导师培养的,理应由双方出钱。至于国家需求,政府只是人才购买方,理论上不必承担任何形式的培养费用。

  虽然国家可以从世界各地招聘人才,但仍然要好好培养本国研究生。发达国家对学术人才的购买是按照岗位重要性和人才能力公平定价的,只有中国是按照出身定价,这对本国研究生的信心打击极大,间接对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整体不利。

  盲目给予海外人才高待遇,一定会有鱼目混珠者,这些就会成为本土人才反对海外人才的证据,反过来伤害真正高水平的海外人才。如果决策部门把本土人才限制在科研工蚁上,那么本国研究生还是尽量少培养。但如果科研岗位都由引进人才担当,哪个单位能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

  所以,本国研究生还应好好培养。这从导师的角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有色眼镜能否摘下来,以及用人单位能不能正确评价人才的可用性和发展潜力。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必须改变现有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既然要好好培养国内研究生,就要认真想想方法。如今海归导师已经有很多了,本土人才的水准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如果研究生水平尚不如人意,那只能归咎于培养制度的制约。其中,招生制度还在沿袭30年前的思路,大学学很多课程,只靠两门专业课考试决定研究生入学资格,这太过与轻率;学科界限太严格,阻碍跨学科研究;限定时间毕业,对延期研究生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这些都是非人性化管理。

  研究生教育是职业教育,师生间是半合作关系。不管导师身份如何显赫,只要在这片土地上招生,就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问题已是嚼后的米粒,没什么味道,只有一点还值得一提。既然是半合作关系,双方就应恪守承诺。对于不负责任的一方,对方都有权利维护合理权益,这点对于研究生尤为重要。

  导师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不能胡乱开题。科学家的思维特点是发散,擅于发现很多可能性,至于想法多是否是好事,这很难说。正如读书要把书先读厚再读薄方为上乘。搞科研要能够发散思考,更要能收敛行动,如果导师方向太多,不是他本事大,而是他太贪心。如果研究生定题太随意,就会害研究生。

  到目前为止,笔者已经培养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笔者自认为是个优秀的导师。我的目标是,把对科研没兴趣的培养成有兴趣的,把不会搞科研的培养成会搞的,把不擅于作报告的培养成擅于的,把不会写文章的培养成会写的。这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