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具推荐 > 正文

钓具推荐

“小改变”里面的“大文明”!六安这个乡让人羡慕……

admin2024-08-26钓具推荐14
  没有大拆大建的机器轰鸣声,没有你赶我藏的城管喇叭声,也没有你杠我胡的麻将碰撞声……冬日暖阳下,站在金安区横塘岗乡的九里河边,轻柔的乡风从耳边吹过,似乎在告诉你这里的几处细微转变。

  没有大拆大建的机器轰鸣声,没有你赶我藏的城管喇叭声,也没有你杠我胡的麻将碰撞声……冬日暖阳下,站在金安区横塘岗乡的九里河边,轻柔的乡风从耳边吹过,似乎在告诉你这里的几处细微转变。

  九里河是贯穿横塘岗乡街道的一条河流,仅5米宽,集镇沿河兴起。以往的“赶集”也多是从河边的这家早点摊逛到对岸的那家渔具店,短短200米的“CBD”撑起了附近居民的大多商务往来。也正因此,几十年来,沿河两岸的黄金地段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最后竟跨河建了十几间房子,九里河在这段变成了暗河。

“小改变”里面的“大文明”!六安这个乡让人羡慕……

  河水黑臭,旧沙发、塑料袋占据了河道的半壁江山,而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早已习以为常,把垃圾撒进河里“淌走”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细微的转变开始于拆违拆旧与生态修复。2020年,横塘岗乡组织精干力量挨户登门拜访,理清跨河建房历史原因,分条梳理、逐项解决,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拆除了全部“空中楼阁”,并使河岸新增了大片空地。同时,对河道进行全面疏浚清理,铺设污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河床恢复了原貌,河水再次清澈了起来。

  面对沿河两岸新增的空地,金安区河长办在会同乡政府现场调研论证后,决定不新建任何建筑物,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恢复原貌,进行生态修复。2021年,河长办筹措80余万元资金,将沿河500多米的街道岸线打造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绿化廊带。沿河居民时隔几十年后,再次实现了开窗见绿水、休憩闻草香的生活常态,保护这片美景成了生活习惯,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也逐渐浓厚了起来。

  伴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富裕的“烦恼”也进入了横塘岗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很突出的一项就是停车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乡文明创建办公室本着应划尽划、科学设置的原则,在公共区域划设了500余个停车泊位,街道停车秩序有了很大改观。

  然而,在日常巡查中,还是会发现不少车主将车停在线外,甚至路中间,原本畅通的出行在这里形成了一处“堰塞湖”。一次巡查中,巡查人员正好看到一位车主在线外停车准备离开,便上前询问。车主指着一前一后停在泊位内的车辆,又指了指夹在中间的空位,解释说道怕自己技术不够硬,侧方位停车“挤”不进去。

  原来,原先划的停车位是比照城区标准划设的,一般的小轿车侧方位停进去不成问题。而农村居民买车,考虑到农业生产需要,很多都是货车;还有一些家庭要“驮着”祖孙三代走亲戚,偏向于大容量SUV。车身大、居民又习惯了广阔乡村的“纵横驰骋”,多年的老司机也很难一把倒进去。

  了解到群众需求,横塘岗乡创城办开始了实地测量,一条街一条街重新规划。比照乡村常见车身长宽,重新划线米,泊位前后间距增加了10公分。同时挨户做工作,利用边边角角增设车位,最终全乡车位还增加了30多个。一位刚考取驾照的车主开玩笑说道:在这侧方位停车可比在驾校练车时容易多了!

  “你讲里头往哪摆?我干脆关门算了!”2019年一次农贸市场管理行动中,因为要求商户把菜筐搬进店内,横塘岗乡城管队长被这样回了句。“她家搬进去我就搬进去,凭什么给她摆不给我摆?”一分钟后,面对站在门前的队长,对面的蔬菜店老板同样拒绝了提议。

  而实际情况是,两家店内空地不小,两家店外却无处下脚。明明政府为露天农贸市场撑起了钢架大棚,两家还是跑到大棚外头去经营。在两家店“势力范围”交界处,路面上塞满蔬菜的塑料筐摩肩擦踵,两家怒放的遮阳伞剑拔弩张,仅有的空地还布满鱼鳞。环境脏乱差,似乎就是烟火气应有的样子。不喜欢这种环境的顾客,转而从农贸市场外的路边草草称几颗菜回家,这又催动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范围扩大、经营火爆。

  居民买菜习惯的转变要从农贸市场钢架大棚里安了4盏灯说起。2021年夏季的一天清晨,阴雨蒙蒙,创城办工作人员来到农贸市场,发现顾客与商户打着伞在市场大棚外称菜,而大棚里却空空荡荡。一询问才得知,原来因为大棚里头黑、看不清,没法经营,只能堆一些杂物,不得不出棚占道经营,大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清晨,新安好的4盏400瓦LED灯照亮了整个大棚。三天前,大棚深处最后一堆旧纸壳被认领拉走,无人认领的废旧物品花了一天才清理完成,瓷砖台面被环卫公司拿钢丝球又擦了整整一天才算干净,农贸市场终于恢复到刚开业时的样子。面对焕然一新的环境,商户直呼没想到日夜相伴的农贸市场还能这么整齐。

  同样喜欢这种整齐环境的还有顾客,来买菜的人似乎多了起来。城管队乘势而上,挨家挨户找商户谈心,宣传政策法规,做通思想工作。原先互不相让的两家菜店各退一步,回店经营,路面再次漏了出来;原先随意停放的电瓶车,有序停到了停车线内;原先生意火爆的流动摊点,也逐渐降温直至消失不见。新的习惯流行了起来。

  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促使乡村居民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横塘岗乡的文明新风尚逐渐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如今走在横塘岗乡的柏油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到一处公益宣传广告,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家风美德、低碳出行等等;走进校园,节约粮食、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礼貌用语等等好习惯伴随着朗朗读书声,在课堂内外响起;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人员还会贴心的准备好手机充电器、老花镜、助听器、急救药品,以及干净的热水。文明新风吹遍田野。

  一次,位于横塘岗乡街道附近的岩湾村的村干部们想找几个人到一户脱贫户家帮忙。这户人家由于行动不便,门前的草长到齐腰高也没法打理,干枯后不仅不美观,而且易燃,比较危险。原先村里只想着能来两三个人奉献爱心,花一下午时间把草割完。可没想到,最后一起主动前来帮忙的竟有十几个人,原先准备的工具还不够用。只花了半个小时,一伙人就热热闹闹的把草清理干净,还运走了。这户人家门前变得干净清爽,“颜值”提升了一大截。

  像这样的友善和睦、邻里互助,早已变成为一种时尚,谁要是没能跟上趟,似乎就落伍了。

  文明新风从未止步,数不清的细微转变正在细小的角落里悄然发生,而幸福的生活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