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中国农民如何制造了国之重器?
2022年,众所瞩目的珠海航展上,一架战机的登场带来了演出的高潮,它就是我国独立研发的第五代战机——歼-20。
可鲜有人知的是,这艘国产空天战机曾一度被人质疑不能量产,而限制它量产的条件,便是如今已耳熟能详的材料: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质量轻,强度却极高的无机纤维材料,一经问世便成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重要资源,被视为“国之重器”。
不过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造出“国之重器”的人才,竟然只是一个农民出身的“钓鱼佬”。
在陈光威的记忆中,童年是充满艰辛与苦难的。因为父亲离家出走,陈光威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
迫不得已之下,3个孩子被送到外婆家,而陈光威的母亲则空出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
为了养大几个孩子,外婆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有时还带着孩子一起去讨饭,可即使如此也很难吃上一次饱饭。
幼年的陈光威过早的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而也正是这些磨难锤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1951年,陈光威得以进入村里建的小学读书,一入校,便表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和极高的读书热情。
然而不幸的是,因为家庭的某些原因,陈光威失去了报考公办中学的资格,也不能去参军。
195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光威得以进入到一所农业中学半工半读,深知机会来之不易,陈光威更加如饥似渴的学习。
中学毕业后,陈光威早早的便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先是搞起了养猪,没用几年便成了村里的养猪一哥。
手里有钱了,背也挺直了,陈光威也顺势为家里添置了当时热门的自行车、缝纫机,可羡煞了村里不少人。
进入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的热潮,陈光威开始带着村民走上一条条致富之路。
陈光威一开始先是组织一些村民到城里做建筑工,本来都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几个月下来,挣的比过去种一年庄稼都多。
陈光威带领村民们置办了弹簧厂、服装厂等一系列村办企业,村民们也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好。
如果照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陈光威大概率会成为乡村致富的领军人物,被人称赞的优秀企业家,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下半生。
在旁人眼中,这可能是个好差事,但陈光威十分清楚没有什么比这个活“更烂了”。
彼时的器材厂,不仅欠的有70多万的巨款,甚至工人走的走、跑的跑,最后只剩下35人还在苦苦支撑。
当时渔业发展迅猛,而玻璃纤维布正是渔具的重要原材料,陈光威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做出这一决定。
为了拿到订单,陈光威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求机会,在多番请求下,陈光威终于得到了环球渔具的加工订单。
拿到订单的陈光威,带着仅剩不多的工人夜以继日的进行赶工,在订单完成,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很多老员工都感动的泪流满面。
虽说厂子是慢慢被盘活了,但陈光威也明白,做代工并非是长久之计,更何况给环球渔具做代工时,利润压的极低。
于是,陈光威便有了做鱼竿的想法:“像这样做代加工又累又不挣钱,还是得发展高端产品!”
主要原因还是没技术,再加上设备太贵,当时要想引进一条鱼竿生产线多万元,还是人家不要的淘汰货。
渐渐地,经他绘制的图纸堆满了半间实验室,一个不懂技术的人,硬是熬成了半个技术专家。
终于,国内第一条钓竿生产线在陈光威手中诞生了,打破了钓竿依赖进口的历史。
凭借着自主生产的鱼竿,陈光威久违的在同行面前风光了一把,不仅签下了上千万的订单,还借此让鱼竿厂走上了正轨。
1997年,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此时的光威鱼竿已经成为了国内渔业界的大佬、全球最出名的鱼竿生产企业之一,年产上千万套鱼竿。
虽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一直都很不错,但陈光威深知,只有不断的更新技术、提高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幻。
这种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如果应用于鱼竿上面,一定能为鱼竿的性能带来新的飞跃。
可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碳纤维技术,这种技术在国际上一度被美日等大国垄断。
为了自己的鱼竿“大业”,迫不得已之下的陈光威只好再次低三下四的去找日本人谈判,从他们手里买材料。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光威的碳纤维鱼竿生产都要看日本供应商的脸色,过分的时候,甚至还会以各种理由提价压货。
1998年,陈光威拿出全部资产,斥巨资从日本供应商那里引进来一条碳纤维生产线。
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光威也是经历了层层调查,确定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商人,没有军方背景之后,日方才同意这条生产线年的艰苦奋战后,光威集团终于成功研发出自己的碳纤维材料,一举打破了美日对中国长达40年的碳纤维技术封锁。
原来就在前些年,国家重启了碳纤维研发项目,但一直苦于碳纤维材料的量产问题。
根据专业分析,这些制作鱼竿的碳纤维材料,其性能达到了T300级别,完全符合了军工用品的标准。
在得知这是陈光威带领企业研发的成果后,科技部的专家纷纷表示,希望他能帮助中国发展碳纤维事业。
陈光威也明白,自己就是一介做民用钓竿的“草夫”,想转向去做国之重器,这注定是一条无比艰难之路。
碳纤维的开发难度远超陈光威想象,每一次的设备启动都会有上百万元的损耗,在最窘迫的时候,公司账上甚至只有几万块钱。
在陈光威的带领下,光威集团也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诸多领域。
2017年4月,长期奋战于碳纤维生产一线的陈光威,最终因劳累过度倒在了车间里,享年75岁。
2021年,我国碳纤维年产能达到6.34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31%,在碳纤维制造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NO.1。
2022年,国产碳纤维用量首次超越了进口量,在中国市场总需求量中占比60%,是值得铭记,又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
作为开创者的光威集团,也不忘发扬陈光威精神,不断进行着大胆的变革与创新。
一位农民出身的子弟,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努力,硬是闯出了一片天。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中国碳纤维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