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江南阴雨寡照北方农田注意蓄水保墒
4月4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是踏青赏花的最佳时期。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同时,清明节还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清明节期间,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至长江中下游等地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8℃,局地降温10~12℃;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局地有沙尘暴。4~5日,江南中南部、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气象专家建议公众根据天气变化安排假期出行,提醒各部门及公众注意防范大风、沙尘、降温及强降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俗话说,“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我国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进入拔节期;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不能忽视的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临近,群众扫墓祭祖活动增多,各类文物古建筑、旅游风景区、祭扫场所人流密集,焚香、烧纸、点蜡、燃放鞭炮活动频繁。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3日至6日,四川南部、云南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山西东部和西南部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公众应文明祭扫,小心火烛;遇大风天请勿烧纸、燃烛、点香、燃放爆竹;及时清理可燃物,待火完全熄灭方可离开;祭扫烧纸钱、燃放爆竹,请注意远离人群、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易燃易爆场所、山林、草原等。
近期,各地雾霾天气频发,而集中焚烧可燃物、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平均浓度又是正常空气浓度的5.4倍,为了确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倡议大家文明祭祀,尽量做到用植树、种草、献花等生态文明方式代替焚烧祭品、燃放鞭炮;用发祭文、追思会、公祭、网上祭扫等现代环保方式缅怀先辈先贤先烈;采取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等休闲度假方式度过传统节日;尽量选择乘公交车,少驾或不驾私家车前往扫墓。
清明时节相对多雨,车辆在行驶中容易出现侧滑,因此驾车时应多掌握一些相应的避险措施,防患于未然。春季出游在外野营应特别注意停车,一定要选择好停车位置。因为早春时节有些地方晚上冻土坚硬,到白天阳光明媚时则会消融,造成车辆下沉,影响车辆驶离停车地。
在驾车出游途中,如果因为长时间驾车而感到有困意,应立即停车休息,切忌疲劳驾驶。初春天气多变,乍暖还寒,自驾出行一定要随时预防倒春寒和沙尘,避免因寒冷突然袭击而生病。这一时节容易出现沙尘暴,不但影响驾车人的视线,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要随时检查车辆,在遇有沙尘暴天气时,一定注意要视线放远,慢速行驶。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
清明节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在清明节凭吊先人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有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需要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孙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