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条冷水鱼 游出大产业
四川省鲑鳟鱼类、鲟鱼类和土著鱼类养殖已形成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尤其是在鲟鱼产业方面,四川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公司,带动鲟鱼养殖、加工规模全国领先。去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出口量48.3吨,居全国第二位。
鲟鱼类品种众多,如海博瑞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年产量6000吨左右,排名全国第二位;
形成“一核三带”分布格局。“一核”指的是以雅安、成都为核心,“三带”则是以绵阳、德阳、广元为主,以乐山、凉山、攀枝花为主,以眉山、宜宾、泸州为主的三条冷水鱼产业带。
2022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其中出口量48.3吨,出口创汇9490万元,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省鱼子酱年产量150吨,跃居全国第一位,鱼子酱及相关产品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3亿元以上。
“大家记得取号哦!”10月1日11时,还没到午饭时间,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社区的“特色冷水鱼”餐馆门口已经排起长龙。
对于络绎不绝的客流,龙门山镇餐饮协会会长郭福兴并不奇怪。他说,地处湔江沿岸的龙门山镇盛产冷水鱼,特色餐饮成了当地吸引游客的一大招牌,一年要“吃掉”17万斤冷水鱼。不仅是彭州,雅安不少乡镇每年“吃掉”的冷水鱼数量也很惊人。
冷水鱼产业不仅在湔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发展壮大,更在逐步改写四川乃至全国的水产产业版图。
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介绍,冷水鱼有别于常规养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温水性鱼类,生活在温度较低的水域中,“常见的有鲑鳟鱼类、鲟鱼类等,肉质紧实细嫩,土腥味等异味较少。”
冷水鱼大受市场欢迎,刺激了鲑鳟鱼类、鲟鱼类人工驯化养殖。例如,挪威大西洋鲑的人工饲养年产量达到130万吨。
成功的案例和普遍看好的产业前景,也让国内各产区跃跃欲试。我国拥有水温较低河段的省份并不少,青海、甘肃、贵州、云南,都把冷水鱼作为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但四川拥有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沱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多数发源或流经川西高原,叠加相对较低的纬度和高海拔落差,形塑了低水温河段较长、水温月际年际变化不大且河流无结冰期等先天优势,是冷水鱼适生区之一,能够养殖鲟鱼、鲑鳟鱼等诸多冷水鱼类。“另外,从市场角度看,四川冷水水域距离成都、重庆等重要消费城市较近,优势明显。”曾开虎表示。
9月27日14时,一辆活鱼运输车驶入雅安市天全县乐英乡姜家坝村的川泽渔业有限公司鱼苗养殖基地,装上3万尾虹鳟鱼苗后,运往一家商品鱼养殖基地。川泽渔业负责人冯波介绍,公司主要养殖虹鳟鱼苗、鲟鱼苗和裂腹鱼苗,常年养殖规模600多万尾。
曾开虎介绍,当前四川冷水鱼养殖主要有鲑鳟鱼类、鲟鱼类和土著鱼类,其中,鲑鳟鱼类和鲟鱼类多是引进品种。鲑鳟鱼类以虹鳟为代表,年产量1000吨左右,排名全国第五位;鲟鱼类品种众多,如海博瑞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年产量6000吨左右,排名全国第二位;土著鱼类以裂腹鱼为代表,年产量约1000吨。
养殖区域方面,四川形成了“一核三带”分布格局。“一核”指的是以雅安、成都为核心,“三带”则是以绵阳、德阳、广元为主,以乐山、凉山、攀枝花为主,以眉山、宜宾、泸州为主的三条冷水鱼产业带。
“应该说,四川冷水鱼已经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尤其是在鲟鱼产业方面,四川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公司,带动鲟鱼养殖、加工规模全国领先。”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军说。
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四川冷水鱼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加速完善。其中,以鱼子酱生产为核心的鲟鱼产业逐渐成为四川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块金字招牌。
鱼子酱是鲟鱼的鱼卵制品,2022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其中出口量48.3吨,出口创汇9490万元,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同时,涌现出了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鱼子酱加工龙头企业。
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在雅安市天全县思经镇建成了全川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李军说,基地每年生产的鱼子酱达到50吨,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并远销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同于鲟鱼类产业的发展,鲑鳟鱼、土著鱼产业则更多与地方旅游资源相结合。例如彭州市龙门山镇的冷水鱼特色餐饮、雅安市雅鱼特色餐饮等。”曾开虎说。
9月27日15时,雅安市雨城区一间会议室内,《雅安市冷水鱼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修编版)审查会正在进行。“新的机遇不断出现,尤其是鲑鳟鱼和鲟鱼产业,必须要对雅安市的产业规模、结构等进行一次重新规划。”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洪说。
新机遇在哪里?多位业内人士提到了预制菜市场。“虹鳟、鲟鱼等鱼类都非常适合制作鱼片、烟熏鱼等预制菜,这可能是未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一个重要机遇。”曾开虎说。
李军明显感受到鲟鱼肉消费需求量逐渐增大。“鲟鱼肉口感嫩滑、全身无刺、营养全面,十分适合做开背鱼、鱼肉烤串、鲟鱼片等加工产品。”他介绍,去年,公司生产的鲟鱼片产品达到350吨,未来两年计划达到500吨。
在此背景下,不少外省龙头企业也开始落子四川。今年,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雅安市荥经县的230亩鲟鱼生态养殖系统正式投产。按照规划,该基地可以年产鱼子酱200吨、冰鲜鲟鱼肉5000吨。
此外,冷水鱼供小于求这一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行业状况,是市场力量频频布局的根本因素。去年,国内虹鳟鱼消费量接近30万吨,产量仅为4万吨。
在龙门山镇从事虹鳟养殖20多年的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伦祥注意到,去年国产虹鳟鱼价格首次超过进口大西洋鲑,“今年9月前后,大西洋鲑32元一斤,而国产虹鳟35—40元一斤,这说明国内需求增长得快。”
号称“黑金”的鱼子酱行业,同样迎来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数据表明,全世界鱼子酱需求增速每年增加10%左右,中国则为世界鱼子酱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李军表示,企业在国内销量已连续多年实现翻番。
庞大的消费需求摆在眼前,四川冷水鱼产业如何回应?在业内人士看来,四川要把先天优势和产业基础变成产业优势,还有不少路要走。
首先是苗种繁育。“目前鲟鱼、雅鱼三倍体苗种可以做到自我繁育,但虹鳟鱼连鱼卵都要大量进口。”冯波说,一颗虹鳟鱼卵进口价格就接近0.5元,“比其他的鱼苗贵多了。”
近年来,国内在虹鳟鱼新品种培育方面有了一定成果。中国水产学会学术交流处处长赵文武介绍,国内成功培育了多个虹鳟新品种,如“水科1号”“全雌1号”。不过,与国外品种相比,国产育苗性能等还存在明显差异。杜军也表示,国产的虹鳟鱼苗无论生长速度还是抗病性,在“洋鱼卵”面前均处于下风。
其次是养殖规模。宋伦祥说,四川冷水鱼养殖模式通常为流水养殖,养殖场始终要让冷水处于流动状态,流水水量越大,养殖规模越大,“即便各地冷水资源丰富,但养殖规模受到冷水水量、养殖建设用地审批等客观条件限制。”
最后是加工能力。鱼子酱是四川冷水鱼产业的“拳头”,但生产鱼子酱的鲟鱼肉精深加工却处于刚起步阶段。放眼全省,冷水鱼仍以鲜食为主,加工企业凤毛麟角。
一些问题正在突破。去年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渔业发展推进方案》提出,以雅安市为龙头,建设龙门山地区至大巴山南麓为轴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冷水鱼产业带。
养殖规模方面,积极推广流水池精养集约化养殖。“这是提高养殖密度、冷水鱼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李军说,在这种技术下,每平方米水面可养殖冷水鱼50公斤左右,是常规养殖的30倍以上,目前已经在公司一期、二期养殖基地全面应用,包括即将建成投产的三期。此外,企业带动中型养殖户的订单式养殖模式也被龙头企业采用,可进一步提高养殖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鱼子酱产业,今年8月,省上制定《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剑指到2025年初步建成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届时,四川鱼子酱年产量将达到150吨,鱼子酱及相关产品综合产值达50亿元,“天府鱼子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