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新闻网
《渔樵问对》是一篇奇文。宋邵雍集平生所学,打通儒、道、易三家,融合天、地、人万象,从哲学的高度,畅谈对世界的看法;寥寥数千言,没有不认识的字,没有读不通的句子,但组合到一起,总有参不透的玄机,道不尽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渔樵问对的场景颇具“画面感”: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樵夫挑着一担柴从河边经过,累了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休息,扭头一看,一个渔夫恰在一侧悠闲地垂钓。樵夫边擦汗边问道:“能钓到鱼吗?”渔夫说:“能。”樵夫问:“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渔夫说:“不能。”樵夫问:“可见钓到鱼的不是鱼钩而是鱼饵。鱼因吃食而受害,人因吃鱼而受利,都是为了吃,结果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一下子把钓鱼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一场高深莫测的哲学对白也由此展开。
渔夫是一个得道高人,当即对樵夫说,你只见其小未见其大,只见现象未见本质。并在与樵夫的一问一答中,从钓鱼说到吃鱼,从砍柴说到生火,进而说到水与火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说到天地起源、万物法则,世代生息、兴衰更替,说到父子反目、忠奸互利,缘分转换、物我两观。最终说明,世界虽大,但有其规律;世事繁杂,但道理是相通的;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会像“庖丁解牛”那样,“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邵雍在组织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像《论语》那样,以老师对学生的方式讲道理,而是借助最普遍的老百姓——渔夫和樵夫的闲聊,一问一答,以小见大。仿佛意在说明,最简单的事情,也要合乎自然法则;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以此证明自己观点的普遍适用性。
有人说邵雍的这篇《渔樵问对》不仅超越千年,甚至连现代最先进的学说都难以匹敌;一旦读懂,就能掌握天地规律,看懂未来变化。这种说法也许太过夸张,毕竟那只是古人的思想和智慧;但文中大量的辩证法思维,不能不说是十分超前的;虽然与当今的哲学用语不一样,但也满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等。有理由相信,如果邵雍生活在当代,一定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哲学家。
邵雍是一位学者,一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传统学者。他夏天不用扇,冬天不生炉,还是在好友司马光等人的资助下,才置办了一处田园房产,自耕自食。皇帝两度召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一心做学问,甘心当一个“仰望星空”的人。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如果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话似乎就是对邵雍这种人说的。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