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鱼竿 > 正文

钓鱼竿

张作霖逝世80年后孙子回大陆扫墓警告日本:中国人民不可欺

admin2024-10-29钓鱼竿37
  2007年4月,东北大将军张作霖的后人张闾实时隔80年终于回到大陆的家乡祭祖。  祭拜流程完毕,张闾实在爷爷的墓碑前热泪盈眶,喃喃道:“爷爷,我终于回到大陆故乡,来

  2007年4月,东北大将军张作霖的后人张闾实时隔80年终于回到大陆的家乡祭祖。

  祭拜流程完毕,张闾实在爷爷的墓碑前热泪盈眶,喃喃道:“爷爷,我终于回到大陆故乡,来看您了。”

张作霖逝世80年后孙子回大陆扫墓警告日本:中国人民不可欺

  张作霖生前有8个儿子,6个女儿,可谓是开枝散叶,为何张氏后人长达80年才回乡祭祖呢?其中有何难言之隐 ?

  2007年3月,张闾实带着亲人的重托回到沈阳,想要祭拜张氏先人。他说自己是张作霖的孙子,其父是张学良六弟张学浚。张氏帅府博物馆馆长并没有立即接待他,而是详细询问了一切能证明来人真实身份的信息,还专门去请教了研究张氏家族的专家。

  博物馆之所以如此谨慎的排查身份,实在事出有因。近年来不断有人冒充张氏后人,引起国内外不小的轩然大波。好在张氏帅府博物馆馆长手握大量史实证据,才揭穿了冒名顶替之人的真面目。

  身份得到证实后,博物馆才郑重接待这位张作霖的孙子张闾实。离张作霖去世时隔80年后,张氏墓园终于迎来了后人的祭拜。

  时间回到80年前,1928年6月4日凌晨,沈阳皇姑屯被炸毁,“东北王”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部下将张作霖抬回家途中,他多次询问:“究竟是谁干的?”部下回答:“日本人。”张作霖留下了生前最后一个字:“打!”,没有其他遗言,回家路上便撒手人寰。因为张作霖始终不给日本人进占东北的机会,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才落得如此下场。

  张作霖死后,帅府乱成一锅粥,全靠张闾实的奶奶寿夫人强撑着。她强忍伤痛,私拟了遗嘱召张学良赶快回来主持大局,更从容不迫的接待了日本总领事太太。她一边让部下开香槟,庆祝张作霖逃过一劫,一边向对方道歉说:“大帅受到惊吓已经睡下。”寿夫人镇静自若的模样终是骗过了日本人,稳定了局势,才延缓了日本进攻东北的时间。

  张作霖生前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在家却是个妻管严,他的五夫人寿氏便是他最宠爱的夫人。寿夫人信仰佛教,一生行善,更不愿丈夫杀人。

  一次张作霖因为政事枪毙了两个人,寿夫人觉得那两个人罪不至死。晚餐时,寿夫人一生气便将饭菜打翻在地,骂丈夫太残忍。张作霖并不生气,反而一边给妻子道歉,一边捡起地上的黄鱼来吃。

  自此,大家都知道张作霖疼爱寿夫人,一旦遇到什么事惹张作霖生气,便跑来向寿夫人求情,寿夫人也仁善,救了很多人的命。后来她流落到台湾,那些受过救命之恩的东北老乡纷纷来感谢,也对寿夫人十分照顾。

  张作霖将军牺牲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张家的产业也被日本人搜刮殆尽。

  当时张学良有位私交不错的日本司令,将这些财宝装进3列火车车厢中给张学良运了过去,但是张学良却愤然拒绝签收,只说:“要还的话,你们应该把东北还给我们中国。”装满金银财宝的火车在返回路上遭到日兵疯抢,最后回到沈阳只剩一辆空车。

  张作霖将军戎马一生,张氏家族显赫。然而撑起整个大家庭的张作霖牺牲后,家财散尽,张氏后人隐姓埋名,各地逃离,其中的心酸唯有张家后人冷暖自知。

  而张作霖的大儿子张学良,在父亲被日军炸死后,更是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等待他的是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涯。

  他本是中国显赫一时的少帅,他曾促进了国共合作,扭转了中国历史,然而却被蒋介石软禁半生,他的生活也按下了暂停键。

  “我的人生就是从21岁到36岁,之后便没有了。”晚年的张学良这样形容自己的一生。

  那作为东北大将军张作霖的大儿子,张学良为何会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呢?归根结底还是他与杨虎城将军一同发动的西安事变惹怒了老蒋。

  1936年西安事变后,军统掌握了张家人所有资料,军统局长戴笠残酷冷血,本想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但是在宋美龄的要求下,才放过张家人。原来张学良和宋美龄做了个交易,只要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便保证张家人安全。就此张学良便被蒋介石完全拿捏住,用自己的自由换回了整个张氏家族的希望。

  1946年,中共强烈谴责了蒋介石,要求其立即释放张学良。然而商讨未果,张学良就被逃离的蒋介石一同带往了台湾,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涯。

  那时候张学良几乎与世隔绝,亲人也很难见到一面。张闾实幼时跟着父母去看望大伯张学良,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大伯父是被软禁的,只记得大伯父家门口总有一排宪兵和一个分局的警力守着,每次去都要经过重重盘问,还要出示身份证。说是软禁,但跟在监狱的囚徒有何区别?

  1947年,台湾收到密报称为了接回张学良,可能会搞突击。台湾当局立即决定如果阻拦不了,便将张学良当场枪决。命悬一刻时,好在一些善心民众阻止了动乱人群进入张学良所在地,他也有幸逃过一劫。

  张学良在台湾的软禁生活中,全靠赵四小姐的陪伴才能熬过漫漫的幽闭岁月。富贵人家出生的赵一荻甚至学会了缝纫机,靠着她缝制的衣被,才让二人能够抵御山中的寒冬。

  孤独的日子里,张学良借助着宋美龄送来的收音机,求知若渴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关于大陆的讯息却被禁止收听。

  张学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经常会问小辈们去过哪些国家,最后一脸自豪的自夸:“你们都没我去的多。”对于大家送给他的现代社会的新奇玩意,例如电子手表、自动钓鱼竿等,张学良都非常喜欢。

  后来蒋经国上位,张学良终于可以走出家门,但也仅限台湾岛,并且随时身后都跟着一群兵。

  张学良晚年尤其喜欢逛商场,越是人多热闹新奇的地方越喜欢,他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

  曾是中国那个年代最时髦的人,在求知欲最强烈、身体最强壮的年纪,却被软禁在一方居所,失去半生的自由,对外界的了解仅仅通过一个收音机,试问我们谁能甘心呢?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张学良在被幽禁的岁月里,全靠种些花花草草、养鱼喂鸟来消遣时间。

  张闾实回忆说,小时候他们这些小辈非常调皮,不是打烂大伯最爱的兰花,就是偷走他的锦鲤,再不然就是放飞他养的鹦鹉。但张学良脾气很好,对孩子们很宽容,尽管犯了错,也从不责罚。而且他说话风趣幽默,张闾实很喜欢去大伯家玩。

  小学时张闾实要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但是却不会写诗,于是大伯父便教了他一首打油诗,他至今都倒背如流:“叮叮当当,海螺烧香,粗米细米,放屁是你。”

  张闾实说大伯还教给他最重要的张家家训:“男孩子要能吃苦,无论如何都要撑下去。”

  那是在张学良80岁时,亲戚朋友都在他家过圣诞节。途中张学良颤颤巍巍扶着楼梯要上二楼去,张闾实看见便出手要搀扶他,张学良却拒绝说:“张家的男人不用别人搀扶”,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展示了张家男子汉的坚韧。

  李登辉执政时期,张学良终于可以离开台湾,他本来计划先去美国看望亲人,最后回东北。然而那时候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实在剑拔弩张,张学良回东北的计划也不得不作罢,只得定居美国。

  一次张学良得知有大陆领导来美国想见见他,他和妻子穿着正式准备接待,然而在轮椅上等了一整天也没见着,后来才知又是因为政治原因。已是耄耋之年的张学良从那以后,便不见两岸任何人了,也慢慢放弃了回乡的夙愿。后来台湾的领导人要求必须见他,那时候的张学良躺在病床上已经无法言语,但那次见面一周后,张学良便感染病毒去世。

  张学良虽已逝世二十余载,但人们提到西安事变,还是会想起他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贡献。

  记者曾采访张学良问道:“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您还会发动西安事变吗?”张学良回答:“必须那样做。”

  对于发动“西安事变”,他从没考虑过个人利益,也绝不后悔。毕竟正是此次事变,才促进了国共团结合作,才能将日本人赶出中国,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台湾,他是人人喊打的叛将,遭受了非人的对待;然而在大陆,许多人评价他是民族英雄、爱国将领,东北老乡更是对他尊敬爱戴。

  生前,张学良在张闾实面前回忆东北的家乡常说:“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家乡看看,北方的冰天雪地,你们一定会喜欢的。”遗憾的是,张学良生前唯一回乡的愿望,却未能实现。

  政治让张学良受尽了磨难,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而他的六弟张学浚一家也因张氏后人的身份历经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爷爷本是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大伯是少帅张学良,父亲是张作霖的六子张学浚,他本应该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却成为了所谓的“叛将之后”。在张闾实幼年记忆中,他们一家人隐姓埋名,生活得胆战心惊,不是在惊慌逃难,就是在艰难求生。在历史的阴影下,尽管张闾实一家人十分低调,也免不了受尽委屈。

  从1946年开始,张闾实的父亲张学浚便带着妻儿老小辗转香港、澳门、台湾。据张闾实回忆,父亲张学浚当初被军统列入了黑名单,十分危险。尽管张学浚在外从不提自己的真实身份,但还是被人发现了。

  1967年的某夜,张学浚收到密信告知有危险让他赶快走,当晚11点,张闾实一家什么行李都没带,连夜离开了澳门。之所以走得如此匆忙,是因为就在不久前,张学浚的好友在家门口被人一枪毙命,而张学浚就住在附近。时局所迫,不得不走。

  张闾实一家最后求助奶奶寿夫人和大伯张学良,才在台湾安定了下来。政府当时找到张学浚希望他能够替台湾政府做事,遭到了张学浚的拒绝。有前车之鉴,张氏一家至此都不再投身政业。

  没有稳定的工作,张学浚一家生活一度十分艰难,“叛将之弟”的名号让他找工作也总会遭人白眼。在这家庭背景之下长大的张闾实自小便成熟懂事,16岁就出去打工,半工半读,帮家里减轻负担。

  张学浚后来自己从事商业,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眼看着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起来。这时候美国也来台湾开贸易公司,张学浚竞争不过,便失业了。为了渡过难关,张闾实的兄弟姐妹们都出去赚钱,大姐更是一生未嫁,支撑起了这个家。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张学浚又脑中风病倒,这段时间便是张闾实一家最难熬的日子。

  然而家境贫困是可以改变的,但张氏后人的身份带来的压力,才是张闾实曾一度无法摆脱的阴影。

  据张闾实回忆,他的家里一直挂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间是一位穿着军服拿着刀的老人,母亲告诉他那是爷爷,却没说为什么爷爷没有和他们一家人在一起。

  小时候他在学校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回到家奶奶生气的教育他:“你就算要打,也要像爷爷那样,打出个天下来。”这让他对爷爷非常好奇,直到后来在书上看到和爷爷一样的照片,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张作霖的孙子。

  张闾实经常看到台湾电视剧将爷爷张作霖演成四处烧杀抢掠的土匪头子,他便去问奶奶:“电视上演的爷爷是真的吗?”

  寿夫人无奈说:“那是假的,电视上你爷爷娶了几十上百个老婆,你看你有那么多奶奶吗?在那样的环境里,东北的男女都很强悍,是为了保护村庄。男女白天晚上轮流站岗,东北的女孩子骑马开枪都厉害,是生活所迫。”从那之后,张闾实渐渐知道,张家人在台湾都被看作叛将之后。

  尽管张闾实从小被教育要谨小慎微,低调生活,却因张氏后人的身份,免不了被不公平对待。

  台湾人都把他叫做叛将的小孩,说他是大土匪的孙子,连历史老师讲到有关张家人的历史都会让他出去不准听课,同学们也总是投来鄙视的眼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给了他莫大的压力,张氏后人的身份带来的沉重负担也并没有因为长大而减轻。

  在空军服役期间,身份暴露后,张闾实被叫去谈话,领导只告诉他:“你永远也别想开飞机,谁知道你会不会叛逃。”此后,他更是经常被半夜叫起来跑操,甚至会无缘无故挨打,这段日子一度成为张闾实的心里阴影,每次提起都心有余悸。

  不仅工作,就连谈念爱也因自己张氏后人的身份而终结。曾一度谈婚论嫁的女友,就因为家里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后抛弃了他。

  尽管受尽委屈,张闾实并不气馁,反而奋发图强,自主创业,成为了台湾的亿万富翁。获得事业成功后,他唯一的心愿便是回到大陆的东北故乡。

  张闾实的奶奶寿夫人生前常常将东北的美景、美食挂在嘴边,十分怀念,嘱托孙子一定要回东北老家看看。

  尽管张闾实也非常想要回乡看看,但同时他也感到害怕,他不清楚大陆人民对张家人是何看法。这些年尽管也有一些定居海外的张家后人陆陆续续回到东北探亲,但也只是逗留几日便离开了。

  而家乡也陆续出现一些冒充张作霖第九个儿子的骗子,打着张家旗号招摇撞骗,甚至出现张闾实父亲张学浚还在世的谣言。这让张闾实的母亲十分气愤,张闾实也觉得是到了重归故土的时候了。

  2007年,45岁的张闾实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从台湾回到大陆的故乡,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眶,原来张家人在大陆和台湾受到的评价和礼遇完全不同。

  之后,他带着妻子定居沈阳,决定下半辈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东北汉子,他要将张家的血脉带回沈阳。在台湾他因为张家后人的身份屡屡受挫,现在他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

  “80年过去了,张氏家族的功过是非就交给历史去判定吧。但是日本人在中国胡作非为的过往,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告诉他们:中国人民不可欺 !”张闾实如是说道。

  在历史的阴影下,张家后人逃往全世界,尽管血脉相连,却失去了联系,有多少张家前辈直到生命尽头也没能回乡,有多少张家后人期盼着回乡。而张闾实带着奶奶、父亲、大伯,还有兄弟姐妹们的希望回到了东北。

  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张家后人也陆续回到大陆探亲寻根。随着祖国的强大,海外游子也纷纷落叶归根。感谢先辈们的付出,换来了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