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海渔民“做海”生活 他们是如何保护生态、安居乐业、守护家园的?
11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公报》显示,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主要保护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和具有潜在重要价值的区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千米,主要保护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及海洋生态极脆弱区。
南海孕育着诸多珍稀海洋生物,但生态环境保护一直面临巨大压力。当地渔民是怎样保护南海生态环境的?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的赵述岛,海水清彻透亮,能见度可以达到2040米,就像是一大块渐变色的玻璃平铺在大海上,因此得名“玻璃海”。
渔民组成的北岛海龟保护团队,会将孵出来就体弱的小海龟带回海龟保护中心,等到小海龟能够自己生存时再把它放归大海,据统计,最高峰时,全年海龟上岸产卵206窝。很多渔民告诉记者,南海是自己吃饭养家的地方,保护这片海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永乐群岛鼓励渔民捡拾海漂垃圾,装满一个吨袋奖励200元。据统计,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初,已收集152个吨袋海漂垃圾。
三沙市永乐群岛管理委员会朱利称:“有一些越南的、菲律宾的海漂垃圾,我们都会集中捡拾。”
在海南方言中,与海有关的劳作方式被称为“做海”。中国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后,现在南海的渔业资源如何?我们继续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三沙渔民们的“做海”生活。
记者探访了三沙市晋卿岛附近的海域,渔民们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大家忙着检查船只、整理渔具,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
以前很多渔民都会在岛上用珊瑚石搭建珊瑚小屋,来作为一个临时的歇脚点。在赵述岛,简陋低矮的珊瑚屋已被改成小展览室,渔民们已搬进了有空调的小洋楼。渔民从前靠天取水,现在用上了淡化后的海水,家里也有直饮水龙头。记者还看到了售卖日常用品的超市。在永兴岛上,还有一家特殊的咖啡店,不仅卖海南特色小吃清补凉,还有生耶咖啡。
除了咖啡馆,岛上还有图书馆、电影院、海滨夜市。改善土壤后,晋卿岛上植被覆盖面积达90%以上,蔬菜种植基地产出的小白菜、苋菜、西瓜、南瓜等蔬菜瓜果全部免费提供给渔民。
三沙是我国最南端的“海上城市”,也是我国南海维权的前沿阵地。生长与生活在这片海域的渔民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守卫着祖国和家园。
渔民符名友告诉记者,他曾开冲锋舟2天驱赶过3艘外籍渔船,亲眼看到过外籍渔船炸鱼。
生活在南海海域的渔民,南海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赖以生存的“饭碗”,更是他们祖祖辈辈守护的家园,渔民们还有祖国坚强的后盾。
渔民冯启焕称:“现在我们国家是越来越强大了,我们的巡逻密度也增强了,现在基本上也没看到外籍渔船。”
很多渔民几代同堂,心系南海,热爱三沙,一家老小来永兴岛、赵述岛等岛上常住,守护着这片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