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友交流 > 正文

钓友交流

鱼儿巧渡大坝畅游回家!

admin2025-02-03钓友交流2
  金沙水电站大坝怀揽一湾清水,左岸一条“U”形水道蜿蜒而出,翻越大坝连通上下,形成一个接续生命的生态廊道,万千条鱼儿欢快地通过这条生态鱼道,逆流而上洄游产子。这就是长江干流首座过鱼通道,

  金沙水电站大坝怀揽一湾清水,左岸一条“U”形水道蜿蜒而出,翻越大坝连通上下,形成一个接续生命的生态廊道,万千条鱼儿欢快地通过这条生态鱼道,逆流而上洄游产子。这就是长江干流首座过鱼通道,让鱼儿们畅游回家。

  这座鱼道,筑牢了长江上游水生态屏障,勾勒出一幅鱼跃金沙的生态画卷,实现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鱼儿巧渡大坝畅游回家!

  长江的鱼,大多具有洄游产卵的习性。近年来,随着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梯级开发进程加快,天然河道被大坝拦截,洄游通道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生物种的繁衍和生态平衡。“2011年,金沙水电站在研究论证阶段,我们就考虑到了过鱼问题。”金沙水电站前期设计阶段建设者们就在思索鱼类洄游的问题。

  当时,网捕过鱼、升鱼机等手段逐渐在水电站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鱼儿洄游壁垒,但存在一些瑕疵。比如,人工干预过多造成资源损耗,无法满足所有洄游鱼类的需求等。

  为此,当时建设金沙水电站的第一个专项研究,便聚焦在了如何过鱼。2012年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金沙水电站建设研究阶段,提出“能否通过一种手段,一劳永逸打通阻碍,让所有鱼一路畅游?”设计者查阅大量资料,并去湖南洋塘水电站和广西长洲水利枢纽现场学习过鱼设施后,产生了绕大坝岸线布设过鱼通道的想法。在通过无数次演算、碰撞和论证,确认在大坝旁边建设鱼道可行。此时“长江干流第一座过鱼通道”便纳入了研究设计工作流程。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是江河平原区鱼类与高原区鱼类的过渡区段,有记载的鱼类124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0种。如何让通过的鱼类能够洄游,让鱼在大坝下游精准找到宽不过1米的鱼道入口?这是鱼道设计成败关键所在。

  “鱼有天生本领,寻找适合自己的流场,并在区域内活动。”设计人员就一起开始水力学研究,用水力学模型模拟各种流场,找出最适合鱼游泳的流速。用一年多时间,设计者们研究了金沙水电站河段收集到的63种鱼类,监测得出水域流速数据为0.3至1米每秒。结合河势、大坝阻水等多方面因素,在左岸下游设计了3个鱼道进口,涵盖大多数鱼类的游泳特性。

  鱼道建了,还要确保鱼儿“应过尽过”。为帮助少数“迷路”的鱼儿找到正确的路,建设者团队又在平行于大坝方向的集鱼补水渠内动起了脑筋。如果集鱼渠比较宽大,补水口垂直于渠体,就会造成仅在出水口有很小流速,而渠内大部分水流没有形成特别流场,引导鱼儿进入作用不大。反复试验论证,团队创新提出,将补水口向鱼儿游动方向倾斜,通过“分段式补水”控制补水流速带动渠内整体流速,形成鱼儿喜欢的流场,诱导更多的鱼类上溯洄游。

  金沙水电站水头高20多米,如何在满足鱼儿洄游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将鱼道设计得更短?

  5年时间,建设者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在物理模型上将过鱼池设置成各种坡度,观察鱼类克流能力。最终,将鱼道从研究阶段提出的1755米优化到1486米,仅这一项就节省了鱼道建设五分之一的投资。同时,在鱼道内每隔3.5米安装一道竖缝效能隔板,共380多道竖缝效能隔板,仿造自然河道流态。鱼道进口和出口接近1比1的过鱼量,验证了设计的科学性。

  “投入使用以来,过鱼监测数据显示,平均每月过鱼量达4000多尾,累计采集到过鱼种类达30余种。”鱼道取得如此好的过鱼效果,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长江大保护,要求以科学理念为基础,从建设源头抓起,才能把生态蓝图绘到底。金沙水电站鱼道的建设成功,充分体现了水生态保护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金沙水电站的科学鱼道技术已应用于下游的银江水电站,和汉江上游的黄金峡水电站。未来,相信还有更多的水库大坝将应用金沙水电站的鱼道科学技术创新,共筑水生态保护之路。

  目前生活在长江的许多珍稀鱼类,有多种鱼类已很少见到。2015年,在水电站设计方案中,增加了珍稀鱼类产卵和增殖放流规划。从2017年开始,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在金沙水电站的库区投放20多万尾“岩原鲤、长薄鳅、圆口铜鱼”等国家珍惜保护类鱼苗,帮助珍惜鱼类族群恢复。(钟韵韵本报记者宋俊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