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堰塘
我家门外有一口堰塘,但堰塘不是我家的。虽不是我家的,却跟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江油丘陵地区,随处可见或大或小的堰塘。家门口这堰塘,看起来很普通,四方形,面积在两千平方米左右,平时水深保持在一米以上。
堰塘的主要功能是在生产中抗旱保苗,灌溉,大春打田,养鱼,栽藕。这口堰塘由于地处全生产队的中心位置,人们还在东、北、西边搭了三块石碑板,供大家洗衣、洗菜、淘红苕等,而南边则修成梯步,供人洗手洗脚。
小时候,我们几个男孩最爱在堰塘里洗澡。我们会用秧盆或大人的裤子,将腰、双腿口系上,作为最简易的“救生”器。堰塘长满了荷叶,大家在水中打水仗,藏猫猫,玩得十分开心。堰塘水深时,我们还会砍根竹子,自制钓鱼竿钓鱼。
夏季,堰塘种有藕,景色很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覆盖了水面,特别翠绿,微风吹过,荷叶摇曳,如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大雨袭来,大珠小珠落翠盘,荷叶一斜,雨水又掉入塘中。荷花盛开,粉白相间,翠鸟飞舞,充满诗情画意。
当然,最企盼是堰塘的水放到一尺多深时,大人们用鱼罩罩鱼的景象。八九个男人一字排开,左右手执鱼罩,腰间系鱼笼子,只见水花乱溅,鱼儿蹦跳,捉到大鱼,会令在堰塘边看闹热的人不断发出惊叹。待到大人们将大草鱼大鲤鱼基本捉完后,娃娃们才跳入堰塘去捉浑水中抛头的小鱼。
这口堰塘,看似风平浪静,但也像一头猛兽。母亲给我讲过,我出生时,她无法沾冷水,便叫姐姐去堰塘边洗布片。我姐去洗时不慎掉入水中,不停挣扎。恰巧队里有位当过兵的典表叔也来洗手,见一团头发在水里漂动,急忙伸手去抓,救了姐姐一命。
我姐是幸运的,但我的妹妹小华就没那么幸运了。她四岁多的时候,由于母亲要去队里干活,我弟带她到堰塘边玩耍,她却跑去戏水,待发现时,可惜已没有回天之力。
这口塘也有我甜美的回忆。过去,大家洗衣服也有排队的现象,成为一道风景。有时,我暗恋的队里那位姑娘在洗衣服,我赶忙回家找几件脏衣服拿去央求她洗,她也心照不宣,多次帮我洗衣。后来,我俩真谈起了朋友。可是好景不长,她的父母将她许给了河西坝里一户人家了。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人们争先恐后放水,也发生过打架事件。再后来,队长将堰塘承包给了别人,堰塘便成了别人家的了,但队上的人始终没见到租金。前两年干旱,我还见堰塘里裂开几寸宽的口子,白天装太阳和风,晚上装满月光。
现在,我家门口的堰塘,已没有昔日的风采,有水的时候,也没人在那里洗衣、淘菜,更没有小孩子洗澡的影子。偶尔见到一群鸭子和几只鹅在水中觅食,嬉戏。前几天,有人说无意间看见有一只天鹅在堰塘里过夜。看来,自然生态真的好些了,因为堰塘下面的几块田没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已被承包人搁荒,长满碗大的麻柳树,宛若一片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