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爆发!位列全国第三!
摩天大楼是现代都市的标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地标,甚至一个城市的各个区域也都热衷于规划建设属于自己的高楼。
根据今年发布的2024年中国摩天高楼排行榜显示,武汉以108座200米以上高楼排名全国第3,仅次于深圳和香港,甚至超过了上海、广州等一线米以上的。
今年以来,武汉不少地标高楼都有了很大进展,不少项目的投入使用时间也已经明确。
9月24日,负责该项目的承建方发布消息显示,泰康金融中心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根据规划,泰康金融中心是集5A智能化写字楼、五星酒店、酒店式服务公寓及配套商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总建面约27万方,建筑高度约270米,总投资超60亿元。
目前中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整体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竣工,2026年初投入使用。
根据规划,金融中心由三座分别高52层、50层和47层的塔楼组成,塔楼由位于17层、28层和39层高度的空中环廊相连接。
2023年11月29日,项目方发布了海报,显示中信泰富滨江金融城商办地块信泰中心E座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该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8640平方米, 由一栋39F超高层写字楼及4F商业裙楼组成,高约200米,3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113127平方米。将于明2025年中交付第一栋超5A甲级办公楼。
根据2017年2月,中信泰富以99.2亿拿下的P(2017)009号地块显示,该地块需建设3栋不低于240米高楼,3栋不低于200米高楼,已经封顶的楼栋就是其中之一。
近期,根据官方报道显示,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正在进行负四层主体结构,预计年底完成地下室负三层结构施工。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位于武汉市汉口滨江商务区,总投资约人民币200亿,总建筑面积约68万方,由1栋475米高的超高层主塔、2栋200米高的独立住宅塔楼及商业群组成。
该项目是继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高530米)、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高530米)之后,新世界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第三座周大福金融中心。
今年5月份,官方媒体报道,被称之为:长江之琴的武汉长江中心主塔楼成功突破了300米的高度,也意味着这一城市级地标距离竣工又近了一步。
武汉长江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4万方,包含写字楼、高端住宅、行政公寓、公园绿地以及大型集中商业等。
其中这一栋写字楼其设计高度达到约380米,建成后将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地标建筑。
“长江之琴”的涉及灵感来源于古琴,整体造型简单大气且富有文化气息。该工程预计于2025年竣工,届时将不成为武汉的新地标之一。
其中,10号地块总建筑面积207528.4平方米,规划建设T1塔楼:办公、酒店、商业67层,高度388米;9号地块总建筑面积160162.34平方米;规划建设T2塔楼为办公63层,高度269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地标高楼原规划为主塔465米,副塔280米,设计方为SOM。但正式报规高度却大幅下调。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武汉市武昌滨区E1地块,一线临江,靠近月亮湾城市阳台。项目由2栋塔楼组成,其中:塔楼1写字楼5A级(甲级),结构高度高度约210米,装饰高度229.78米,约230米。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总部项目造型以两列并行 “复兴号”为原型,打造代表中国铁路文化精神、未来性的城市地标。
目前,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商业裙楼部分预计今年年底开业,总部大厦也已经在进行外立面施工,预计2025年全面完工。
根据规划,该项目包含两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商业裙房及4层地下室,总建面超45万方。
该项目两栋超高层之间的裙楼内规划的是中庭广场,商业部分预计2024年年底开业。
根据规划,该项目最高的一栋办公楼共有52层,总高约272.35米,建成后将是武昌滨江的地标性建筑。未来这里除了阿里巴巴及生态企业入驻之外,还有更多的企业、业态进驻,值得期待!
除了这些目前看来进展还算顺利的地标高楼之外,武汉也还有一部分命途多舛的地标,他们有的已经建成多年但并未投入使用,有的还没开工就被改了规划,还有一些一直停滞后期或许也将直接进行规划调整……
甚至尚未面世就被改了规划?!1、武汉绿地中心:由636米调整为606米,最终缩减至475米,2011年开工,2021年基本建成,目前尚未竣工交付
2010年,绿地约54亿元拿下武昌滨江区武昌车辆厂地块,打造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整个绿地国际金融城由A01、A02、A03、A04四个地块组成,项目至今已14年了。
其中A01地块建筑面积63万平米,即为武汉绿地中心所在地块,涵盖高楼绿地中心,集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摩天观光层、会议会展中心等,为项目商务、商业核心地块,也是武昌滨江板块的地标板块。
武汉绿地中心曾号称606米(俗称就是606),2017年的时候一度将总高度调整到636米。规划设计有120层,4-62层为办公,66~85层为总裁办公(63~65是设备+避难层),86层及以上部分为丽思卡尔顿酒店。4层以下为18米挑高大堂。
按照当时的设计,绿地中心没有对外售票的观景平台,作为弥补,在不同高度共设置了5个空中大堂。
2011年7月31日,武汉绿地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据说2017年开年时,武汉绿地中心就突破了438米,并预计年底可以封顶。
2018年,绿地集团曾预热的绿地中心造型变化揭开了谜底。根据最新发布的武汉绿地中心效果图来看,该项目直接从圆头变成了平头,高度也从606米变成了475米。
2019年1月28日武汉绿地中心主体结构正式封顶,2020年12月15日武汉绿地中心主塔楼临江面(西面、南面)玻璃幕墙正式到顶!
最新规划显示,武汉绿地中心将五星级酒店、商务会所、国际甲级写字楼、总裁私属办公等多重业态整合于一体。其中,负一层为宴会厅,4-62层为云端总裁办公,打造企业总部聚集地,66-86层为云端总裁领馆,打造塔尖私属领地,87-97层为五星级奢华绿地铂瑞酒店,100层为顶层停机坪。在24层、46层、66层以及酒店层,有4座360°空中瞰景大堂俯瞰全城。
城市留言板消息显示,武汉绿地中心最终因为民航限高500米,因此只能由原来的606米、636米调整为现在的475米封顶。中间的曲曲折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
该项目自规划以来就备受期待,实则在2022年的时候,项目曾短暂的开放过一段时间,“武汉阿松”当时还去实探过,确实很震撼,也期待这些地标早日建成。
2、武汉中心大厦:规划高约438米,2013年开工,2015年封顶,投用时间待定。
武汉中心大厦规划地下4层,地上88层,高438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一幢集智能办公、全球会议中心、白金五星级酒店、高端国际商业、360度高空观景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性国际5A级商务综合体。
当时规划的是华中第一高楼,后来被高约475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取代,但该项目不仅是武汉CBD的地标封面,也是武汉的高光项目之一。
该项目2013年开工,2015年4月正式封顶,现在楼栋外立面都基本做好了,但是内部还没装修完就停工了,至今也没有投入使用。
根据2023年留言板官方回复显示,武汉中心大厦一直没有投入使用的原因,是由于资金问题,一些收尾工作未全部完成。
根据2024年10月官方回复显示:该外墙景观灯已于大楼建成时就建设完成,目前因大楼未投入正常使用,故外墙景观灯未开启。
3、绿地汉正中心:规划高约250米,已封顶,原计划2022年交房,如今施工缓慢,交房时间待定。
根据规划,绿地汉正中心规划了两栋高约250米的双子塔建筑,合同约定是2022年交房,但如今仍旧是建设中的工地状态。
与晴川桥同框的绿地汉正中心,如果能够早日建好,视觉效果应该还是蛮漂亮的。
4、武汉楚商大厦:原计划2023年完工,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后期或将重新审核规划!
武汉楚商大厦占地面积约29972平方,计容建筑面积约425000平方米; 拟建一栋超高层建筑,包括商业楼、酒店、办公写字楼等。规划高度约475米,总投资约200亿。
该项目2019年开工,原计划是2023年建成。2020年都还在施工,但随后慢慢的就停滞了。如今该项目依旧没有建好。
且根据留言板信息显示,楚商大厦应该是已经停工,且还会重新报规。官方回复显示:
该项目位于江岸区沿江大道与四唯路交汇处,紧邻汉口江滩,一线临江的位置,如果按计划建好,将于江对岸的绿地中心形成两座隔江相望的超级地标。
但绿地中心高度被砍,该项目也停摆,且面临重新规划的命运,高度也很可能会缩水。
5、江城之门:规划高度约278米,原计划2023年交付,后遭遇停工,正计划复工。
根据规划,该项目地上层高54层,地下4层,总建面约35.31万平米,建筑高度约247.8米,是集商业、商务、公寓于一体的“垂直城市”综合体。
项目-4层至-1层为地下车库,-1层至5层为滨江商业,7至18层为智慧办公,19至46层为复式天幕云邸,48至54层为高端商务办公。已签约华电湖北总部等。
根据9月底留言板官方回复显示:该项目因为资金问题暂停施工,现在准备陆续复工。
该项目位于武昌滨江临江大道与新河后街交汇处,若按计划建成,也将是滨江的地标封面之一。
其中P(2016)156号地块包含A2、B1、B2地块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C2、C3地块居住用地。
P(2016)157号地块则分为2个地块,A1地块为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A3地块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
采用打包集体出让,且须承诺引入2家以上(含2家)国际或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总部或区域总部、引入2家以上(含2家)2013年以来《财富》或《福布斯》杂志公布的500强企业区域总部。
最重要的是,需要沿宝庆街建设一栋不低于400米的超高层标志性建筑,这意味着武汉将再添一滨江超高楼。
其中这个地标建筑就是位于A1地块的双子塔商办地标,主塔高约470米、副楼约356米,未来将成为片区乃至武汉建筑标杆。
多年过去了,该项目住宅已经卖成了现房,但这个地标一直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更为遗憾的是,在今年6月份, 就发布了该项目将商改住的消息,直到8月底靴子落地。
拟对其辖区内汉正街东片(复星外滩中心)和东片扩大片(涉及A050801管理单元局部用地)控规导则进行修编,提出控规调整方案,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调整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由11.40公顷减少至8.93公顷,居住用地由8.56公顷增加至11.03公顷(含居住商业混合用地增加1.05公顷)。
依据A050801管理单元局部地块(汉正街东片A1A2A3及东片扩大片)调整方案,A1地块建筑高度控制为365米,也就意味着原来高约470米的双子塔项目高度将大幅缩减。
7、光谷绿地406:原规划高约406米,传言调整为300米,2017年举办开工仪式,毫无进展。
2016年5月,绿地集团以底价 8.522 亿元拿下光谷东P(2016)037 号地块,该地块要求在区域内建一宗约400米超高层。且规划建成后将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以及五星级酒店,建设总投资额约160亿元。
该地标项目在2017年中举行了开工仪式,正式宣布:光谷绿地中心400米项目启动。
关于该项目的进展,也一直有人在关注,但多年来,几乎是毫无进展。后来由于大楼限高调整,又为了促进光谷绿地中心开工,于是绿地又低价拿地开发商了绿地光谷星河绘住宅,令人无语的是住宅还成了保交楼项目,光谷绿地中心开工依然遥遥无期。
2024年5月官方回复显示:因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企业前期开发部分市场销售去化有限,导致企业现金回流困难,
武汉作为一个超大城市,高楼林立,各个区域也都有自己的地标项目,这几年来规划尤其突出。但是这些项目的进展参差不齐,有人欢喜有人愁。
除了这些标志性的高楼建筑之外,还有一些重磅的地标性配套也有很多在陆续投入使用,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但烂尾的地标终归也是城市的伤疤,希望这些遭遇不顺的地标项目都尽快迎来新生!期待大武汉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