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道德建设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是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性工程。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要不断探索青少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工作重点,助力德育教育“亮起来、活起来、多起来”。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青少年理想之魂。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荆楚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底蕴厚重,既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遗址,又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增的红色资源,它们孕育着众多革命与光荣壮举,是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可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青少年筑牢信仰基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准人生前进的航向,找准“根”和“魂”。一是全方位了解红色文化,朗读红色经典,唱响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讲好红色故事,参观红色遗迹,开展趣味性强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月”活动;二是创新型领悟红色文化,以征文演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书画大赛等形式,开展入脑入心的“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三是拓展式体验中华文化,依托阅读小站、儿童之家、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红色教育报告、写学习心得体会,开展融合度高的“老少同声颂党恩”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凝心聚魂的红色传统教育,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有利于青少年从心灵深处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启迪爱国热情,从小懂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有助于青少年在红色文化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奋斗的远大志向。
开展法治宣传,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复杂多变,多元化信息冲击未成年人的思想与认知,广大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法治实践,不断深化对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认识,用历史和战略的眼光,努力培养爱国奉献、遵纪守法、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为重点,持续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权益维护能力。坚持法治教育进校园,在开学第一课、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法治讲座,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坚持开展“护航青春助成长”系列活动,助力推进网吧义务监督、少年交警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维权等工作。坚持提供精准化服务,帮助青少年应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惑,提供情感支持和信仰支撑,增强其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坚持安全调研走进学校和社区,了解安全保障现状,强化校园安全措施,共同构筑青少年成长的“安全防护墙”。坚持讲授专业宣传课,如身心健康、溺水预防、防毒禁毒、防校园欺凌,勉励广大学生专心学习,遵守公德,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青年、好学生。
推进校家社协同,润泽青少年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社会是成长成才的土壤,三者各有其责、相辅相成。要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后继有人的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未成年人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群体,不仅限于思想教育,更注重行为指导,而且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要着眼于探索课外文明实践互动新模式,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到图书馆、博物馆、敬老院、烈士陵园参观体验,净化心灵,帮助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道德立场。二要着眼于实施“大手牵小手、润心伴成长”社会关爱活动,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对象,开展助学助困、送关爱送温暖的公益活动,给予青少年情感归属和心灵依靠,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三要着眼于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高尚道德品质,挖掘青少年中的感人故事,评选“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新典型,展现青少年的时代风貌和良好素质。四要着眼于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加强青少年针对性、预见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参与“校家社”共育工作,担任传统文化辅导员、家风家教宣传员、思想道德指导员,共同助力新时代更加优质的青少年社会关爱服务工作。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