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看长江|从“人”到“护渔人”
人民网重庆12月8日电 (记者冯文彦)2021年1月1日,长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整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时隔三年,近日,“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重庆站采访团记者走访了重庆涪陵、垫江等地,了解曾经的“人”如何变身为“护渔人”。
今年53岁的谢兵现任重庆市涪陵区渔政协助巡护队队长,在长江边长大的他,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过去的20年里,他以为生,20年的经历,让他对“鱼儿越捕越小、渔民越捕越穷”的状况有着深切的体会。
2021年6月,涪陵区组建长江禁渔渔政协助巡护队,谢兵积极报考,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用为专职护渔员,并被推举为队长兼石沱片区执勤站负责人。之后,谢兵和全区5个护渔执勤站40名护渔队员一道,肩负着全区13条河流、岸线多公里禁捕水域的巡护工作。
“从‘人’到‘护渔人’,让我感受到了守护长江母亲河的荣耀,更体会到了做好护渔工作的艰辛和责任。”谢兵告诉记者。护渔两年半来,谢兵直接负责的石沱巡护执勤站,协助执法机关查获非法捕捞案件94起、涉案110人,没收违规渔具1823件、救护放生水生生物356公斤,有效震慑了非法捕捞行为,为长江“十年禁渔”作出了贡献。谢兵所在的护渔队在“2022年度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伍”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他本人也荣获“2021年度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员”一等奖。
像谢兵一样回到水上工作的还有家住垫江县高安镇的退捕渔民李代国。李代国祖辈3代都靠打渔为生,在龙溪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见证了河水由清变黑,再由黑变清的过程。
为了打渔,李代国跟随父亲,带着渔网,摇着小船,沿着龙溪河前行,上到梁平,下至长寿。他每次一离开家就是十天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一路打渔一路卖,一趟下来能赚取几十上百元,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从1997年起,随着高安场镇里的居民越来越多,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龙溪河的水也变得不再那么清澈。
“河水每遭到一次污染,就像人生了一场大病,几个月都难以恢复。”李代国说,到了2007年、2008年,龙溪河变成了“臭水沟”,水质一度达到了劣Ⅴ类,人们都不愿意靠近。龙溪河水遭到污染后,河里的鱼儿大量死亡,很多对水质要求高的鱼儿消失了踪迹,李代国的打渔生意也越来越差。
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及捕捞渔民退捕转产政策的实施,李代国一家积极响应政策,拆除了住家船和生产船,从此“洗脚上岸”。因为他明白这是为了促进渔业资源有效恢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是有利于子孙后辈的大好事,必须无条件支持。李代国还加入了护渔队,成为垫江县渔政护渔队的一员。
“随着十年禁渔的开始,龙溪河逐渐恢复清澈,这一池碧水来之不易,必须守护好。”李代国说,为了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他经常和队员们拿着手电,沿着龙溪河河边,进行巡逻,有时对钓鱼人进行劝说告知政策,有时对沿途的渔网进行摸索收缴。
如今,龙溪河垫江段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长期保持在Ⅲ类,有时可达Ⅱ类,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60个创新管河治河模式优秀案例之一。龙溪河沿岸也成为居民休闲散步的绝佳去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真真切切的享受到了优美生态环境带来的民生福祉。
人民网重庆12月8日电 (记者冯文彦)2021年1月1日,长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整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时隔三年,近日,“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重庆站采访团记者走访了重庆涪陵、垫江等地,了解曾经的“人”如何变身为“护渔人”。…
人民网重庆12月7日电 (陈琦)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儿科、急诊科、内科等科室的就诊量明显增加。 临床上,不少呼吸道疾病都会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该如何判断是流感还是肺支原体感染?12月7日,重庆市卫健委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罗征秀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国网重庆电力公司供图 人民网重庆12月7日电 (记者刘政宁)12月7日,我国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将进一步缓解重庆和西南电网调峰压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