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钓鱼竿:一个时代转折的隐喻
白居易的这首《垂钓》,传达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垂钓这件事的精神核心——世事浮沉,过尽千帆,我自当岿然,无动于衷。
垂钓,与其说是一项运动,更不如说是种人生态度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生存问题、忙于功名利禄,能有闲暇拿起钓竿的只是少数。
然而当时间进入到2022年、更多人开始乐在垂钓之中时。一个关于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追求变化的隐喻,便悄然出现了。
如今的中国,不管是城市的景观水道,郊外的沟汊洼塘,无论白天黑夜,节日假期,还是平日晨昏,总有老中青全副武装在岸边架起一排排钓竿,废寝忘食。
当今中国约有1.4亿垂钓爱好者,其中八成以上为男性。甚至,至今它仍在不断吸引更多舍得“剁手”的年轻(男)人加入。
垂钓,这个人类最原始的生产活动之一,如何在2022年成了他们的精神选择?这看似是个谜,但也有着深刻的现实归因。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享受的,不仅是鱼。
只要河面不结冰,几乎每天都有垂钓爱好者在两岸“野钓”,全然不顾旁边禁止垂钓的告示。任凭风吹雨打,烈日蚊虫,全神贯注于水面上浮子的每一次抖动;间或,邻座互相偷眼瞧一眼对方的鱼桶,打探下收获几何,两三句后又是屏息专注。
此处景象并非全国独有。作为一项娱乐休闲运动,各城各市、各年龄段、各收入阶层人群乐此不疲,乃至于挑灯夜战,夜不归宿,闹到家庭矛盾的程度。
谷雨数据调查称,钓鱼在中年男性运动偏好Top10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而中国渔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披露,中国拥有的垂钓人群大约为1.4亿,也就是每10个人中就有一名垂钓爱好者,其中男性占比超过80%。
新冠疫情对中国休闲垂钓造成不少冲击。在各地严密的疫情防控政策下,许多年轻的垂钓爱好者不得不将战场转移到“线上”,触发了全民围观“云垂钓”的景象。报道称,2020年抖音、快手等涌现出众多垂钓类作品,其中抖音当年数据报告显示,全年钓鱼类视频获赞数量超过8亿次,相关线月才发布*条作品的邓刚凭借其”黑坑盘老板“系列短视频,在短短时间里狂揽千万粉丝,创造了短视频账号的涨粉纪录。
庞大的爱好者群体,支撑了中国休闲钓鱼产业的迅速壮大。一方面,人们引入了更有新意的路亚(一种以诱饵吸引鱼群的钓法)、飞钓等玩法,用户随之扩容;另一方面,中国休闲垂钓产业的规模也在快速成长,2011年至2019年,中国休闲垂钓产业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19年已经高达943.18亿元人民币。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钓具生产已经占据全球八成以上市场。相关的钓具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多集中在山东、浙江,但品牌价值集中度远远不够,市场认知度普遍较低,竞争激烈。相对来说,目前山东威海的GW光威钓竿被认为是性价比极高,而湖北LOONVA龙王根则在鱼饵上用力最多,此外FishingKing钓鱼王、HUA化氏也独树一帜。
垂钓存在的意义曾经是村夫谋食,但我们早就不将其视为生存手段,而是视为一种轻松的运动;它曾是士大夫寄情山水的一种象征,但时代的进步,让每个有闲的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中国24岁以下年轻人垂钓爱好者占比达到了24%,而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迹象,甚至有18岁以下“入坑”的情况。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还没有经历过人生的起伏变化,本没有享受云淡风轻的“心理基础”,但是他们与中年人一样,都会对现实环境做出行动反馈,寻求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和慰藉满足。
当人们逃离内卷看似是年轻人要做的一道选择题,实际上是横在所有社会人面前的大问题。
敢于选择后者的人毕竟是少数。学习、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等现实的大山一座比一座重,导致普遍的社会焦虑和负面情绪积累。即便是最终选择内卷游戏的人们,也需要偶尔超脱于世间,才能确保心理的健康。
联系到中国火爆的垂钓市场,这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人把钓鱼作为一种“心理健康建设”,即便是每周一次或两次坐在河边或塘边放空,也颇为重要,甚至成了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