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鱼竿 > 正文

钓鱼竿

行业观察:从“卷装备”到“值得花”你的户外消费观是否有转变?

admin2024-05-07钓鱼竿47
  夏季余热未消,城市的热浪滚滚,让消费者对户外出游的高涨热情。于是,那些本身带有“旅行”色彩的户外运动,比如钓鱼、骑行、自由潜水,就成为更多人的消费新选择。无论是工作没几年的城市白领,还

  夏季余热未消,城市的热浪滚滚,让消费者对户外出游的高涨热情。于是,那些本身带有“旅行”色彩的户外运动,比如钓鱼、骑行、自由潜水,就成为更多人的消费新选择。无论是工作没几年的城市白领,还是有钱又有闲的中产,他们穿梭在城市和大自然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乐土,形成的一个个文化圈层,也在推动户外运动热度不断攀升。

  同步攀升的还有户外运动所带动的兴趣消费,据36氪《2022年轻人新潮运动报告》的数据,在自行车、陆冲&滑板、滑雪、桨板&冲浪、潜水、攀岩、路亚&垂钓、飞盘、橄榄球共计9 大潮流运动项目中,年轻人的年均消费超过6500元,其中10%的爱好者消费超过10000元。

行业观察:从“卷装备”到“值得花”你的户外消费观是否有转变?

  在户外运动的热潮中,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社交媒体上,一些户外玩家展示着他们高性能、高颜值、高价格的装备,让人们从微观层面感受到户外运动“装备内卷”的现象:“2000元的公路车被鄙视”“上万元的装备只是基础门槛”“推荐的东西不上档次”……

  然而,疫情的影响也让消费者对于户外运动的消费观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消费者“买单”的决心也在或多或少被影响着。当我们谈论体育消费复苏时,户外玩家消费观已经在发生一些变化。

  入坑户外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有“兴趣使然”“赶时髦”的因素,尤其是社交平台上晒出运动日常的用户层出不穷,让更多“门外汉”蠢蠢欲动。

  在北京工作的健身女孩裤子,就是因为无意中在网上刷到“美人鱼潜水”的视频片段,才与潜水这项运动结缘的。只要穿戴上鱼尾脚蹼,在没有任何氧气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下水化身为优雅的人鱼,延伸出许多优美的动作展示,对于追求优雅的当代年轻人来说,这项运动有着无可抵御的吸引力。

  “但由于本人气质与美人鱼不符,教练就推荐我学了自由潜。”裤子说。好在,尝试过自由潜后,她很快就爱上了这项新运动,并采购了第一件装备——潜水面镜,“咸鱼上买的,花费不到100元,后来换了一个国外的牌子,大概500元。其实如果刚入门,不买装备也可以,因为潜水馆提供基本装备的租借服务,所以一开始我就买了面镜。”

  购买装备只是入坑的第一步。在北京,自由潜一次的体验价场地费是350元/节,教练费350元/节,如果想独自训练或者学习进阶技术前往更深的水域,还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获得国际认证的自由潜证书,而且这个证书也分不同等级,考试项目各不相同。裤子说,进阶和高阶的自由潜证书都必须出北京考,在国内或者国外的淡水、海水区域,培训价格也会更贵。

  “我考的是自由潜AIDA二星,算是比较基础的,费用在3000元左右吧,场地费用也包含进去了。”裤子介绍,在北京有几家专业的潜水馆,提供团课或者私教服务,“如果不算理论学习的话,一边练一边考,基本上3天时间就能考下来,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考过。”

  训练上的不菲花销,让更多想接触这项新运动的人犹豫不前,“最直接的就是我想拉个朋友去玩,到现在一个也没拉成功。”但对于裤子来说,这些都不是障碍。每一次潜水都能让她忘却所有烦恼和压力,享受水下的宁静和神秘,观察水里折射的光线和色彩,仿佛与水融为一体。在拿到AIDA二星证书后,她计划今年去菲律宾薄荷岛考三星证书,真正体会一次在大海中遨游的感觉。

  和裤子一样,作为一名资深钓手,菱角也更加注重感官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升华,只需专注于当下一片水域的耐力与决心,以及不可预测的收获感,让他迷上了钓鱼运动。不过相比之下,在小城市工作生活的菱角则自由许多,下班后经常出没在家附近的水库,也会和钓友一起找一片理想的水域去野钓。在喧闹的城市中,他们仿佛是最休闲的人。

  钓鱼让菱角上瘾,他喜欢尝试不同的钓技、线组、饵料等,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溪流钓、台钓、海钓、矶钓、路亚等各种玩法,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魅力和挑战。而自从接触台钓,菱角就被各式各样的渔具所吸引,“我一开始就买了好几根杆子,还有钓椅、钓箱、钓台、钓伞、饵料等等,不断更新与添置花销已超过万元。”

  很多像菱角一样一开始就入手高端渔具的钓友,大都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研究钓鱼和各类渔具。按菱角的话说,资深钓友,多是“有钱又有闲”的人群,但单是有钱和有闲还不够,更需要足够的情怀,身处旷野,独享寂寞,悦见惊喜,收获快乐。能够掷重金买鱼竿、买鱼线并乐在其中的人,一定是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

  但在菱角眼中,钓鱼也并不是一项高门槛或者高消费的运动,相反,它非常大众,能包容一切热爱钓鱼的人,“这项运动的花销可以是无上限,可以烧装备,但也有些人很简单,就用几包鱼饵,几个自己配的饵料,几副钩,几副线,一根杆子就可以了,总之不大手笔花钱的也一样可以乐在其中。”

  但户外运动的追风者们前赴后继地入坑,高端装备不可避免成了更多人的心头好,投入的开销也越来越多。

  菱角也不例外,他偶尔也会和钓友们攀比渔具,“看到别人的装备,心里就痒痒的,比如他的钓椅比我好,那我明天可能就想买一个这种钓椅,大概几百块钱吧,反正就是不停的在换装备,只要你有条件,就会有人不停的换装备。”

  谈及钓鱼的烧钱程度,他拿了另一个烧钱爱好摄影做了类比,“就好比换镜头,现在钓具鱼饵更新换代太快了,尤其是这些年国产渔具的技术发展相当之快,性价比也不错,所以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渔具所吸引。”

  正如骑行圈张嘴就得是“碳纤维”,正如社交平台上动辄上万块的户外“入门标配”,从种草、入坑、体验到深度投入,在每个兴趣领域,大家都在争当“头号玩家”,而如何升级装备,配齐全套物件,便成了户外消费者热烈讨论的社交货币。

  面对这样的“发烧”局面,也有人在“发烧友”与“爱好者”中间,找到一个让彼此和解的平衡点。

  小吕就是这样,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过去五年间,他前前后后一共换了四辆公路自行车,“加起来也有万把块钱多投入进去了。”粗略计算过这些年在骑行上的花销,他也不免有些惊讶,“就是对于我来讲,换车倒不是说真的因为我的需求有进阶,也有外部的客观因素。比如说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了,或者说没钱了。”

  前年疫情期间,小吕卖掉了自己的公路自行车,但耐不住想要骑行的冲动,今年初,他又买了一辆公路车,咸鱼上入手不到3000元,比原来那辆便宜了快一半。

  “比较现实的来讲,主要还是预算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就肯定不愿意拼装备了,而是追求体验的基础上尽量压缩成本。”小吕说,“但拼出来的装备说实话,对于我来说没有特别的成就感,你拿出一套,别人拿出三套,总会有你拼不过的人出现。”

  对于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更贵的套件意味着更具专业性,但受限于现阶段的实力,这些专业套件本身的性能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就多少有些浪费”。相比晒装备或者晒自拍,独自一人飞驰在公路上骑行的多巴胺是如此易得,让小吕觉得能更加享受骑行的过程。

  不盲目追求“高价”装备,而是追求寻找那些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过分奢侈的装备,这也许是很多户外玩家到最后,不约而同选择的落地方式。

  裤子为了考取自由潜证书,不惜花费不菲的培训费,但在装备方面,她始终很理性。“我最贵的一笔钱花在了脚蹼上,原价2980元,教练那里优惠2600元拿下,是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脚蹼。”她告诉体坛经济观察,市面上的脚蹼价格差异很大,中等价位的要4500元左右,好一点的要快6000元。“但我也不是什么发烧友,只要能保证我基本的训练就行了,所以我就选了国产品牌里适合自己的。”她说,“其实自由潜虽然看起来成本高,但基本上就在那个范围里,在决定学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也相对丰俭由人。”

  菱角也有类似的观念。虽然已经在渔具上花费了不少钱,但他认为钓鱼可以是所有兴趣爱好中开销最小、乐趣最大的。“每个人有各自的需求,不同水域环境鱼情,季节用途和钓法也各不相同,至于消费理念,选择到适合自己用途的鱼竿,然后就是饵料,椅子你可以不买最好的,人家不用打伞就随便穿个衣服、戴个帽子,穿个雨靴,坐在水边也可以钓。”他说,“关键是心态要好,从低到高都能玩得开心,感受那种不确定性,享受钓鱼的过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户外运动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不再是只追求“专业”和“挑战”的极致体验,而是希望找到一种轻松易得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装备,也成为了一门学问。

  《2023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对消费者而言,运动鞋服和运动器材装备的质量和实用功能是最主要的选择依据,选择比例接近或超过40%。当面对各种各样的户外装备时,消费者心中的疑问不仅仅是“值不值”,还有“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如今,在经历了种种不确定的大环境变动后,年轻人们更加懂得如何平衡自己的钱包和品质。在亿邦智库发布的《2022新消费增长洞察报告》里,就提出如今年轻人购物越来越回归理性,拒绝跟风,并且对官方以及专业测评机构尤为信任。他们不会一味地省钱,也不会盲目地挥霍,而是在最需要的地方消费,为了自己的兴趣、热爱和快乐的欲望花钱。深度参与一项户外运动,就是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自己的确定性。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户外玩家发帖呼吁,希望让户外运动回归运动本身,让自己不必再陷入“卷完车子、卷装备”的怪圈。

  在裤子看来,她在自由潜水上的每一笔支出,都是一种对自己兴趣爱好的投资,都能带来“值得”的回报,“我从不后悔为这种自己喜欢的事情花钱,只要每一笔钱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每一次消费都合理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