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具推荐 > 正文

钓具推荐

“镇”眼看高州②|“石鼓渔网”如何“撒向”大市场?

admin2024-05-17钓具推荐38
  走进石鼓镇,工厂里的机器高速运转,颗粒状的原材料被拉成丝、织成网,一连串流程仅靠机器便能完成。在街上,商户们的门口挂着渔网、地笼、抄网等各式各样产品,顾客远程通过手机下单,一批货品将从

  走进石鼓镇,工厂里的机器高速运转,颗粒状的原材料被拉成丝、织成网,一连串流程仅靠机器便能完成。在街上,商户们的门口挂着渔网、地笼、抄网等各式各样产品,顾客远程通过手机下单,一批货品将从石鼓镇发出。在敞开大门的民居里,许多绿色大网被铺在地上,家中的婆媳二人熟练地裁剪、加工,一眨眼工夫,抄网、网兜这样的小产品便制作完成了。

  石鼓镇的渔网产业已有200多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鼓渔网发展势头红红火火。人们将黄麻搓捻成线、编织成网售卖,条条村里皆有10余名挑货郎挑着渔网在周边村镇吆喝,石鼓人渐渐将渔网生意做到广西、海南、福建等全国各地。

“镇”眼看高州②|“石鼓渔网”如何“撒向”大市场?

  今年3月,茂名市委常委会听取石鼓镇工作汇报,提出要建设功能完善、独具魅力的渔网特色小镇。而石鼓渔网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存量、做增量,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石鼓镇又该如何借助渔网产业探寻自身镇域振兴之路?为此我们探访了石鼓镇的渔网工厂、家庭作坊、个体商户,寻找石鼓镇产业中兴、镇域富强的破题密钥。

  在石鼓镇的渔网渔具销售专业街上,客户来自全国各地。马姨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街上开了家渔网渔具店。“当时拿货都要靠抢的,海南、广西很多地方的顾客都上门拿货,渔网渔具非常畅销。”马姨说。

  这条街上不只是本地人的身影。顾老板来自安徽合肥,2002年听闻石鼓镇的渔网产业较为繁荣,便从老家来到石鼓镇做起了渔网生意。

  石鼓镇的渔网生意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十分红火,九如网业制品有限公司(下称“九如网业”)创办于1995年,是当时镇上成立的第二家渔网厂。发展至今,九如网业在自家工厂内已能完成拉丝、纺线、织网的生产全过程。

  九如网业负责人伍汉昌20世纪80年代便做起了渔网生意,从挑网售卖到开厂制网,他一路见证了石鼓镇渔网产业的发展。“那时候,石鼓、沙田这些周边的镇村就有人做渔网生意。我这样的挑货郎有好多,经常挑着渔网就上街售卖。”伍汉昌说。

  那时候,洋纱、洋线、洋钉还是稀缺货,渔网的原材料往往是黄麻等材料。当时人们在大腿上将黄麻搓捻成线,再编织成网。伍汉昌等人收了渔网,便拿到市场上或周边村镇售卖。一些石鼓的生意人渐渐将石鼓渔网“吆喝”到了广西、海南、重庆、福建等地。“石鼓大概有两三万人在全国各地做生意,现在这些老客户还在和我拿货,估计是那批生意人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孙了吧。”伍汉昌笑着说。

  石鼓镇上现有大型渔网生产企业2家,小型网类生产厂家7家,渔网渔具个体户商铺43家,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依托现代物流和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远销各地,已成为全国区域性的渔网集散基地。“现在的顾客都是微信下单付款,我们直接物流发货就能完成订单了。”马姨说。

  技术升级一直推动着石鼓镇渔网产业的发展。1995年,伍汉昌的工厂引进了第一台半自动生产的机器,如今工厂中的设备早已更新到第5代,通过电脑便能实现生产流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与设备故障检测。

  工厂中,工人正在操作台上设定参数,按下启动按钮机器便开始自动运作起来,一个个标准的网结被编织而出,网眼大小标准均匀,机器背后一张张绿色的渔网逐渐成形。“原先我们能做几厘米网眼的产品,现在我们能把网眼做到一两米,产品匹配的需求更多了。”伍汉昌说。

  如今,石鼓镇渔网渔具产品共有13个品类60多种产品,年市场交易额达约2.8亿元。

  长期的发展为石鼓镇渔网产业带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渔网家庭作坊从业者,以及颇有生意经的个体户。

  在石鼓镇沿街的一处民居里,周姐双手熟练地在缝纫机上操弄着渔网,一眨眼工夫一个小网兜便做好了。“平时在家看小孩,就做一做这些做抄网的零活,和家婆两个人一个月能挣到近4000元。”周姐说。

  但产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钱忠敏说:“如今渔网渔具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传统市场需求锐减,制造成本与日俱增,国际市场结构变化等。”

  2018年之后,九如网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影响。“现如今,每个月的产量比之前下降了不少,员工也从以往的200多人减少至如今的60多人。”九如网业相关工作人员李叔说。

  多年以来,九如网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传统渔网、围鸡网、瓜菜网以及绳子等传统产品。“像这些围鸡网、围鸭网,以前卖得比较好,现在铁丝网这样的替代品多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两三年产量下降得比较厉害。”伍汉昌说。

  而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伍汉昌也是从中看到了新的商机。“我们工厂正在考虑生产与深海养殖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尝试寻找新的需求与增长点。”伍汉昌说,“我还计划邀请一些外地的朋友过来共同发展渔网产业,也希望政府能在土地、厂房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针对渔网渔具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相关企业应顺应产渔业发展需求,拓展非渔应用领域,努力实现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质降耗降本增效。可以通过扩大新材料应用,开发功能性网具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在深海养殖领域,可以了解深远海养殖的特性对网具的性能需求,研发适用的网具材料和养殖网箱。”钱忠敏说。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文聪说:“在发展特色产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去切实了解企业需求。相关产业规划要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盘活资源为企业发展准备土地要素等相关配套,提供政策资源保障以稳定企业的投资信心。”

  “针对九如网业等企业发展的相关需求,我们镇政府也在持续发力。近期正准备在九罡园区为相关企业腾出土地、空间用于渔网渔具产业的升级改造。”石鼓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

  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镇上拥有网机3000多台、从业人员3万多人,拥有品牌和专利300余项,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往高附加值方向探索,产品远销非洲、南美洲等地,并持续探索“渔网+基地+帮扶”等相关模式带动镇域发展。

  “槐林镇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配套设施完善,品牌意识较强,而我们石鼓镇在市场与家庭作坊数量上也有自身优势。”石鼓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

  今年3月,茂名市委常委会听取石鼓镇工作汇报,提出石鼓镇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创新谋网、织网、展网、卖网、用网全产业链条,不断提高渔网渔具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品牌力,将渔网文化融入墟镇建设,建设功能完善、独具魅力的渔网特色小镇。

  “针对特色产业如何激发镇域其他产业活力的问题,可以引导相关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进而掌握产业上下游的核心要素。通过人才、信息、原材料、技术与物流等强化主导产业竞争优势,进而带动特色镇、专业镇的发展。”马文聪说。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带动渔网渔具产业上下游的发展,这也是控制产品成本、增强价格优势的办法。

  石鼓镇现今正准备借助渔网相关产业打造石鼓渔网小镇,谋划推动石鼓渔网主题镇墟、九罡渔网渔具特色产业园“一墟一园”建设,进而实现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传统渔网产业转型升级、挖掘渔网文化体现地方特色、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目的。

  在“一墟一园”建设的基础上,石鼓镇还将打造集渔网小镇客厅、农产品展销、综合商超市场、停车场等配套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解决镇区综合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

  “若产品附加值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政府要考虑如何通过技术为产业升级变革赋能;借助产业原有历史文化积淀,延伸品牌价值,扶持龙头企业,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与文旅产业结合,讲好产业故事,摸索更多模式带动镇域居民就业,提高当地收入水平。”马文聪说。

  镇域特色产业形成的产业集聚,一方面得益于历史原因,一方面来自资源禀赋。石鼓渔网长期经营积累了宽广商路、编织手艺与产业基础,家庭作坊、个体商户、渔网工厂环环相扣,这都为石鼓镇以渔网产业为抓手、下活镇域振兴这盘“棋”提供支撑。

  建强专业镇、特色镇,题中之义不仅要挖掘镇域特色,更要将特色做优、把专业做强,往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带出更多特色强镇、专业强镇。

  强化技术赋能,加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数字智能技术对传统渔网产业升级变革的支持力度;完善土地要素等相关配套,为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与突破点;探索“渔网+”相关模式,将渔网文化融入镇域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就业等相关环节。实现产品深度发展、拓展非渔应用领域、减少同质化竞争、提质降耗降本增效……持续用资源、科技、人才为主导产业发展赋能,激活镇域发展活力。

  镇(街)具有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当前,高州正向“百千万工程”要纵深,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研究支持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是重要的发力点。

  南方+高州频道推出“‘镇’眼看高州”系列报道,深入高州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走访调研,寻找高州“镇”兴的最优解。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