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友交流 > 正文

钓友交流

初探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

admin2024-05-25钓友交流41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是2003年北京市首次作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试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是2003年北京市首次作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试点之后提出来的[1]。DB11/T548—2008《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中指出,流域内水土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沟道不被破坏,维持自然形态,保证行洪安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2]。生态清洁小流域着重保护水源,一般将小流域划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乡村河道属于生态保护区的范畴,对破坏严重的河道以生态理念通过景观建设进行近自然治理。

  河道生态系统是包括土地、植物、动物、水体等在内的复杂的生态系统[3]。目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河道景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其重点工作为调节生态系统组成框架和运行功能,使得河道整体健康,通过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河道景观空间合理布局,达到河道景观空间异质性,从河道整体现状出发,保证河道景观的完整性[4-5]。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初探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

  景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河道的管理,保证河道能够安全行洪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考虑到河道的泄洪能力,不侵占河岸线,保留河漫滩等缓冲区。对于水土流失较重,护岸不稳定的区域要计算其稳定性来进行河道护岸的设计,根据防洪等级划分设计范围,保证周边村民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证景观休闲设施,游步道,景观小品等防范性安全措施。

  SL534—201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有明确的要求:有效控制沟道的侵蚀、坡面的水土流失强度在轻度(含轻度)以下、水体清洁、水质良好,河道无堵塞,能够安全行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应从建设目标出发,加强对河道水环境和河岸线的整治,提高河道水质。尊重河道系统规律,维护乡村生态环境,注重乡村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促进整体河道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景观建设不仅考虑河道的清洁性,同时要重视园林美学在河道建设的运用作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考虑人的视觉审美需求,注重形式美、文化美等方面的综合美感,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结合人体工程学,使人与河道良性互动,各取所需,提升乡村河道设计品质,让人流连忘返。

  水利工程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需寻找工程建设、景观建设、生态建设平衡点,综合改善水污染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6-7]。生态清洁型乡村河道由水域和陆域两部分组成,其生态环境受两者共同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应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以科学为指导,保障河流健康,达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国内现在的乡村河道治理工作已经从之前的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变成改善水质和生态、提高景观美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从生态清洁型理念出发,加强河道水生态治理,实现乡村河道“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生态清洁型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元素主要为河道岸线、水域环境营造和水源水质的预防。

  河道生态岸线由护岸和缓冲带两部分组成,河道岸线是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起到连接纽带的作用[8]。传统河岸治理因治水理念的差异,河岸线以硬化居多,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河道的净化能力,水污染严重,目前大多数乡村河道岸线还面临着杂草多,水土流失侵蚀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侵占等问题。护岸设计应从生态学、景观学的角度出发,多采用自然生物类的原材料,既接近自然,又能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护岸多采用原生木桩、石笼、生态袋、置石等生态护岸,对岸坡进行防护,防止冲刷,有利于缓冲带植被的恢复[9-10]。护岸设计标高应在常水位以上,防止缓冲带水土流失,达到稳定护坡的作用[11]。缓冲带以具有水保作用的植物景观设计为主[12]。尽量保留长势良好的原有植物,以耐生长,易成活,自净能力强的景观植物树种为重点,尽量采用乔-灌-草相结合,阻止岸边有机物流入河道,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不同的植物群落,体现自然野趣。可根据需求布设亲水平台、游步道,景观下品等体现人文特色,供人们悠闲游玩,让人记得住乡愁。

  水域环境营造以降低河道水污染,保护生态多样性为目标。尊重场地现状,选择净水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同时选用多种不同花期、高矮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即达到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又达到四季有景的观赏效果。对已经硬化的乡村河道,水速较缓的可通过生态浮岛改善水质,软化护岸,但造价较高;在水速较大的河道可通过生态围挡的方式种植水生植物,例如宁都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乡村河道利用原木桩在硬化的护岸周边进行围挡,利用河道淤泥作为种植土,通过种植水生美人蕉,再力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在当地已经成为了独到的河道景观,同时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据当地人反映设计之前河道是看不到水中的生物的,但是设计之后能看到很多鱼类等生物。

  农村河道污染水源主要来自乡村生活污水和在农业生产污水(面源污染)和雨水径流污染[13]。因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和相关净水配套设施较少,污染水源往往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因此需从源头抓起,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工程,灌溉沟渠进行清淤处理,通过引流到河道附近的洼地结合河道现状利用水生植物打造湿地景观。有条件的乡村可结合“海绵城市”和“雨水花园”理念通过软景与硬景相结合,打造生态清洁型河道科普廊道与休闲的水景观场所。考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经济林开发初期水土流失较高,在离河道较近的经果林山坡之间建立生态植物隔离带,南方地区可选黄竹、紫穗槐、黄栀子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水保植物,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需要对地理、气候、水文、水生态、景观设计等有充分的了解,结合项目实际,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以最少的资源创造生态实用性、观赏性的价值。参与乡村河道景观建设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对当地现状具有充分的考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项目相关行政单位起主导作用,因此需具备对各方面统筹的能力,才能把准脉。因理论知识的欠缺,现如今出现了多种问题,比如乡村河道裁弯取直,忽略河漫滩的作用,导致留不住水,洪水期泄洪难等严重问题,最终使人民受害。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在建设中投入相对较大,以营造水生态环境为目的,日常后期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建成后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维护,政府在主导过程中往往因资金和人力的缺陷,不能全方位的顾及。缓冲带植被成活率高低与后期管护密不可分的与及水域水生植物后期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对河道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以便采取治理措施[14]。后期管护与监测不好河道,生态建设的成果就名存实亡。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乡村河道景观建设既解决了水环境问题,又提供了景观观赏价值。乡村河道整治是源头预防保护、岸上到岸下(水域)治理的过程,它们是一个统一体。本文对河道景观建设组成元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景观设计的方法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提升,对今后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治理具有指导性作用。但我国在河道景观建设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相关政府专业理论和后期管理能力仍然薄弱,随着政府的重视,相关河道治理理论体系、后期养护与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乡村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期刊 基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