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崛起之道:“尽精微致广大”破解“卡脖子”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致广大”与“尽精微”,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句话或可这样理解: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在新时代的华夏大地上,一大批以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正淋漓尽致地诠释着这一中国智慧。
误差控制在纳秒级,烟台持久钟表打破国际垄断,让时间同步系统实现“中国造”;在烟台宏远氧业,倾听“奋斗者”号生命支持系统的诞生故事;“会学习”的机器人上岗智能工厂,威海宝威新材料让碳纤维箭杆误差控制在微米;威海天力电源攻克车载电源关键技术,无人驾驶车辆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从鱼竿小厂到“碳纤维之王”,光威不断解决“卡脖子”技术,抢占产业链制高点……9月17日,“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威海启动。一连串响当当的科创成果,澎湃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力量。
没错,一个个加速崛起的“小巨人”,胸怀“国之大者”,在深入到细微之处的同时达到了宽广博大的境界。放眼全国,一批中小企业勇立潮头,聚焦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发展,把自身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有说服力的代言。截至目前,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
当然,在专精特新加速崛起的背后,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赋能。例如,今年上半年,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600余万元,实现软件退税260余万元,土地使用税减征34万元。税费红利使企业有了加大创新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底气,有力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确保技术和产品领先一步,现在智能工厂里“机器换人”自动化水平已经超过了90%。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以“小巨人”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哲学智慧,既要下足“绣花功夫”,又要“高屋建瓴”着眼大局。从小处着眼,“绣花功夫”贵在“恰到好处”,施策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从大局思量,党和政府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上,以“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践行“知行合一”原则,持续不断地催生出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让越来越多掌握“黑科技”的“小巨人”们,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广大专精特新企业主动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奋进前行力量,一方面,各级党政部门合力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增强创新动力、激发发展潜力,这一次次最美好的“双向奔赴”,同心协力奏响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合唱”。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