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区检察院:小城渔歌唱出检声检韵
耕海牧渔,渔歌唱晚。这里是渤海之滨,徒骇河、秦口河汇入套尔河后与潮河相伴在此入海,400余艘渔船、几代渔民在这片“蓝田”上劳作。2023年,滨州市沾化区海洋生产总值约93.4亿元,同比增长10%,海洋经济成为沾化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唱好“可持续发展”这曲渔歌,让百姓年年有“鱼”,年年可“渔”,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和谐共生,向海而兴。近年来,非法捕捞行为已从特定个体演变为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不仅要通过刑事打击,更要通过民事公益诉讼对生态环境损害后果实行“全链条追责”,明知其收购的水产品系非法捕捞所得的收购者,以及参与非法捕捞的渔民,与非法捕捞组织者承担渔业资源损害的连带赔偿责任。
2022年,王某某伙同他人在禁渔期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水产品,涉案人数多、涉案金额大,形成了“捕捞—收购—运输—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的完整利益链条,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损害。“对该链条中所有涉案人员通过‘一案两诉’和‘刑民双罚’,让违法者为其造成的受损生态买单,保护海洋生态。”滨州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崔春燕对案件的办理提出指导意见。
惩治犯罪不是目的,溯源治理才是关键。该案依法判决后,沾化区检察院针对近几年频发高发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监督管理和普法宣传力度,强化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的源头治理。
休渔季,普法季。为更好地帮助渔民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尊法守法意识,检察官走进渔村、码头开展普法宣传,以案释法,为群众解释在禁渔期、禁渔区使用禁用工具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危害及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非法捕捞、破坏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办理涉海洋类案件,要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检一体’综合履职,组建专业办案团队,依法履行刑事惩治、民事赔偿、行政督促、公益保护各项职能,以‘检察之治’促‘海洋之治’。”沾化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寿河说。
群策群力,共管共治才能守护好“海洋蓝”。海洋治理具有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特点,并且涉海职能部门多、职责交叉,“多龙治海”容易导致案件低效办理、执法司法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为此,沾化区检察院主动与海警、公安机关、海洋渔业部门等进行沟通对接,围绕海上安全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信息共享、海上执法行刑衔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推动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打击监督齐发力、法治综治同步阀、执法司法共担当、宣传教育同发声,以协同履职凝聚海洋生态保护合力。两年来,沾化区检察院共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4件45人,以法治力量守护碧海波澜。
“如何公平公正地进行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测算是提起公益诉讼的关键。”在办理史某某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时,主办检察官袁广良提出借助外力,采用更加科学、公平、中立的海洋鉴定评估方式,与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进行合作,依法发挥技术专家在鉴定评估生态损失的关键作用。最终,史某某主动缴纳鉴定费用,并表示认罪认罚。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海洋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渔业强,渔村美,渔民富。2023年,沾化区获评国家水产健康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实现水产品产量20.265万吨,同比增长4.1%,水产品产值36.082亿元,同比增长9.1%,渔业总产值97.316亿元,同比增长8.3%。一组组数据显示出水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更好地服务水产业健康发展,2024年,沾化区检察院在冯家镇王尔庄水产市场成立服务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开设案件受理绿色通道,采用“党建红+检察蓝”双擎工作模式,委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党员员额检察官任负责人,同时配备主要业务条线名,组成检察官巡回工作小组,综合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常态化开展法律监督、检察服务等工作,与“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等专项活动相结合,服务保障秩序稳定、产业兴旺和乡村宜居美居。
“检察官和我们成了街坊邻居,有了问题想啥时候咨询就啥时候咨询,还能随时了解案件进展,太方便了。”王尔庄水产市场的商户对检察联络站的设立拍手欢迎。(图片由王延虎授权提供)
最高检:当事人不服法院生效行政裁判申请监督的案件近五年年均增加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