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鱼比赛 > 正文

钓鱼比赛

天地会逃到海外建立了个公司鼎盛时期有近400万人

admin2024-06-12钓鱼比赛29
  天地会是清朝时期,盛行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反清复明组织,又被称为洪门,在海内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当时中国的天地会会员们,为了生存只能纷纷出

  天地会是清朝时期,盛行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反清复明组织,又被称为洪门,在海内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当时中国的天地会会员们,为了生存只能纷纷出海,当时的南洋,也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就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

天地会逃到海外建立了个公司鼎盛时期有近400万人

  在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当时被称为婆罗洲,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吸引了很多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天地会会员,他们在当地繁衍生息,形成了很多华人势力。

  在18世纪七十年代,有位叫罗芳伯的粤东人士,来到加里曼丹岛后,成立了兰芳会来团结华人。

  兰芳公司鼎盛时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有人口近400万人,在成立100余年后,兰芳公司在19世纪末期因为荷兰殖民者的进攻而灭亡。

  天地会一般被认为创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当时清朝虽已经统治中国大陆,但在台湾岛上还有郑氏政权拥护明朝,大陆各地的反清起义也此起彼伏。

  福建莆田少林寺的和尚蔡德忠等五人,在台湾重臣陈近南的帮助下,建立三合军,拥立明朝宗室朱洪竹为领袖,起义反清。

  蔡德宗等人的起义在清朝统治者的下,很快遭受了失败,起义军的骨干成员转为秘密结社,继续从事抗清活动,活跃在广东、福建等地,这也就是天地会的由来。

  天地会又称三合会、洪门会、三点会等,因为入会盟词有“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所以被称为天地会,其分支机构的名号更为繁杂。

  天地会的活动遍及全国,其中福建、广东两省更是天地会的大本营,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日渐巩固,天地会的很多骨干成员出海至南洋等地,天地会的组织也随之蔓延到海外各地。

  兰芳公司的创始人罗芳伯,在乾隆三年,也就是1738年,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读书习武,在家乡子弟中十分出色,被人称为:“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罗芳伯的故乡属于粤东,是天地会活动十分频繁的地区,天地会在整个粤东地区历史很长,根深蒂固,群众基础坚实,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秘密结社聚众起义者就络绎不绝。

  这些起义失败的骨干成员们,为了躲避清朝政府的追杀,就逃亡到南洋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东南亚等地生活,加上当时粤东地区地少人多,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很多年轻人都把闯南洋当做出路,因此整个粤东地区就形成了闯南洋的风潮。

  1772年,正值壮年的罗芳伯,和同乡的亲戚好友们共百余人,从广东虎门乘坐独木连体船下南洋,一路漂洋过海,来到了当时被称为婆罗洲的西部坤甸地区。

  婆罗洲就是今天世界地图上的加里曼丹岛,在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如今整个岛分别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个国家,在清朝乾隆年间,加里曼丹岛是由荷兰殖民者统治的。

  加里曼丹岛上地广人稀,物产丰富,还盛产金矿和钻石,对当时在中国大陆饱受清朝统治者压迫的天地会成员来说,可谓是一片海外净土,中国华人们来到此地,希望能谋求出路,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稳定的家园。

  荷兰人来到此地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就发现当地的土著人十分懒散,也不愿意接受教育,而来自中国的华侨们,则勤劳聪明,既能吃苦耐劳从事一些重体力的开发活动,又能记账写字帮助荷兰殖民者进行一些管理工作,而且华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

  中国华人们来到加里曼丹岛后,都很珍惜这片土地提供的机会,他们有上山伐木的,有出海的,有去矿区开矿的,平日里更是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建立了很多居住区,在这基础,华人居住区的商业贸易也发展的十分红火。

  加里曼丹岛本来绝大部分地区都被原始森林覆盖,整个岛屿的开发和发展之中,华人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华人移民到达了一定数量之后,也影响到了荷兰殖民者和本地土著人的利益,荷兰殖民者开始对定居当地的华人设立种种限制,当地土著居民也常与华人发生冲突,华人的生存环境开始变得恶劣。

  为了应对荷兰殖民者和当地土著居民对华人的压迫,在加里曼丹岛上生活的华人们开始抱团取暖,形成了一些零散的小力量,但还是各自为政,没有拧成一股绳,犹如一团散沙。

  罗芳伯抵达加里曼丹岛的坤甸地区后,文化水平较高的他开始从事的是教书工作,教书先生本就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加上罗芳伯从小习武,性格豪爽开朗,很快就在当地华人圈中获得了认同和尊重。

  在坤甸地区有了一定声望之后,罗芳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空间,就带领同乡们来到一个周边的矿区落脚开矿,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后,罗芳伯等人很快在此站稳脚跟,建立一个都是华人组成的定居点。

  当时在加里曼丹岛,荷兰殖民者、本地土著居民还有各路华人势力,围绕矿产和港口的争夺此起彼伏,常常有武装械斗发生,

  为了自保,罗芳伯便建立了以“兰芳会”命名的华人组织,希望把华人们团结起来。

  “兰芳会”建立以后,因为罗芳伯领导有方,周边的敌对势力一一被收服,原本一团散沙的华人团体们,也都被纳入“兰芳会”的体系之中。

  1777年,兰芳公司更是进一步升级,成为了为以坤甸附近的东万律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是首任负责人“大唐总长”或称“大唐客长,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罗芳伯在异国他乡创业,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环境,为了团结同伴,罗芳伯在创立组织时,以天地会中朴素平等思想和互助共济精神为基础,吸引了大量天地会成员们的加入。

  罗芳伯在加里曼丹岛上,最先设立的组织是按天地会结盟拜会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十八兄弟会”,并作为天地会的一个分支机构。

  在这个基础上,后来才发展为兰芳会,所以兰芳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借鉴了具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天地会体系,具有鲜明的天地会特色。

  在加里曼丹上的华人群体们,在出国之前,多为社会最低层的劳苦群众,恰是天地会联络、发展的对象,他们在出国之前大都受过天地会影响,很多本身就是流亡海外的天地会成员,天地会的组织形式对他们来说也更便于理解。

  天地会崇尚义气,结拜时唱诗有“金兰万世水长流,闲人不许在桥头”,洪门兄弟相遇互通识别隐语,有“记得金兰洪家事”,“洪英出世在金兰”等,洪门山寨靠近旗杆旁边注有“金兰”二字,天地会中祭祀始祖,寨主、五祖等历代宗亲的场所称“金兰堂”、“金兰庙”,金兰两字在天地会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罗芳伯以“兰芳”二字名其建立的组织,显然寓有继承天地会传统,以义气团结群众之意,“兰芳会”与天地会可谓一脉相承。

  “兰芳会”后来改称“兰芳公司”,同样是与天地会有渊源关系的明显标志,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此处的“公司”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经济组织有所差异,而是跟天地会系统中的独特称呼有关。

  天地会系统中,公司“公司”与“会”无实质差别,都是洪门系统的机关名称,很多不是进行经济贸易的天地会组织也自称为“公司”,还常有与盈利无关而与天地会有关系的地缘组织以“公司”为名。

  如吉隆坡的惠州同乡会曾称“惠州公司”,马六甲潮州会馆在1822年改组以前称“潮州公司”,因此,“兰芳公司”这一名字,同样带着鲜明的天地会色彩。

  临终前,他推荐江戊伯做下届总长,后经选举,江戊伯果然成为继任领导,并出色地继承了罗芳伯的未竟事业。

  “兰芳公司”在加里曼丹岛上苦心经营了107年,护佑了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人,直到19世纪末期,才因为荷兰殖民势力的绞杀而灭亡。

  1886年,这个在异域建立起来的“兰芳公司”,遭到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猛烈进攻,民众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武器太差而失败,残余势力逃至苏门答腊,“兰芳公司”不幸灭亡。

  整个加里曼丹岛的面积是74.3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岛,“兰芳公司”鼎盛时在加里曼丹岛上控制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0万人,面积跟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也相差不了多少。

  虽然在19世纪末期就覆灭了,但遗留下来的子民一直在东南亚各国中繁衍生息,如今他们的子孙遍布东南亚,都坚持说汉语写汉字,是中国文化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也是其中子民的后人,今天东南亚各国商界政界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也都是“兰芳公司”子民的后代。

  “兰芳公司”在东南亚华人圈子里影响深远,今天东南亚地区依然有很多效仿当年兰芳会形式的社团组织,这些组织不仅协调族群内部、华人与当地国以及社团的国际关系,还担任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担。

  如今印度尼西亚的坤甸有专门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公学”,有罗芳伯纪念厅和墓园,每年他的诞辰日和忌日,当地都要举行扫墓、祭祀等仪式。

  今天,走进罗芳伯的纪念厅,会看到厅内挂着一副对联:“百战据河山,揭地掀天,想见当年气概;三章遵约法,经文纬武,犹存故国冠仪”,这幅对联就讲述了“兰芳公司”当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