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世界的水手(二)
老马像一个娴熟的猎人,我则是刚闯入神秘森林的孩子。他在甲板上溜达,我紧跟着不敢落下半步,眼睛随着他指这指那的手指转个不停,生怕错过船上哪部分的讲解。
刚开海没几天,各个码头重回喧嚣,远处有满仓的渔船回来,挂在船头的小红旗欢欣鼓舞地跳动着,马达声声传递着丰收的捷报。
近年来,黄渤海休渔时间延长为四个月,伏季休渔期为5月1日至8月底,主要涵盖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休渔期后,将正式开海。执行伏季休渔制度,按照时间节点执行开海规定,海监、渔政、边检、农业等部门严格检查严肃执法,保证了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
开海后,码头上的钓鱼俱乐部也活络起来,他们会为钓友们安排好出海的钓鱼艇,十个人左右便可以成团出海了,他们被称为“海钓族”。汪洋大海如同一座宝藏,藏着多少鱼谁也不知道,这种神秘感是钓鱼的魅力之一,吸引着八方海钓客来这里掘宝和感悟。
今天跟着船长老马出海的一共有七八个人,老赵头是这几个人里面我唯一认识的一个,他退休前,我们曾是一个单位的同事。
我看见老赵头的时候,他正搬着自己的钓箱站在钓鱼艇旁边等待“支援”,待老马用缆绳将钓鱼艇拉近岸边后,他先把钓箱递给船长,然后踉跄着登上了船。
“上瘾了,上瘾了,”脚还没站稳,他就不住地嘟囔起来。在开海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四次开车从自己所住的内陆城市赶来海边,单程车程就要花费3个多小时。
“奥,你今天算是深入生活了,好好跟着我们体验体验,好玩得很哪。”老赵头很兴奋地说。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他的朋友圈了,最近几年他的朋友圈简直就是各种海钓直播现场: “看这刀鱼,明晃晃的,像一把不锈钢大刀”。刀鱼离水即亡,一般人见不到活刀鱼的模样。这样的视频是他朋友圈的“热点”,点赞的和留言评论一时炸开锅。
老赵头退休已经十几年了,老伴早些年去世了,孩子们又不在身边,钓鱼现在是他闲赋日子里唯一的乐趣。他一边打开鱼箱,往外倒腾着家伙什,一边继续嘀咕着:“我要是有一艘船就好了,那我天天出海钓鱼去。”
收拾完钓箱之后,老赵头把鱼竿插到甲板两侧的鱼竿架上。他到得不算早,其他几人已坐在甲板上,整理着自己的东西。隔三岔五一起海钓,大家都能混个脸熟。他一眼就瞥见了在甲板另一头整理鱼线的石头。
石头是海边长大的孩子,十几岁开始便混迹于岸边的老年垂钓群,是个资深钓鱼发烧友。年少时没钱,他常省下父母给的零用钱,租木头渔船出海钓鱼,那些船都是柴油机驱动的,味道大,下雨天也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现在人到中年,开了自己的公司,积蓄多了,海钓玩法也升级了。
“坐这样的钓鱼艇出海是一种享受啊。”缠渔线累了,石头伸了一下胳膊,一副要大展身手的模样。
专业的钓鱼艇设计确实很人性化,休息室里有茶几可以坐着喝茶,有活动的椅子可以调整成小床,累了可以躺下休息。小渔港现在还有一些木壳船出海钓鱼,每人一次一两百元。坐这样专业的钓鱼艇出海一次则要五六百元。
整理好渔线,石头走过来拍了拍老赵头的肩膀,舒展手中的鱼竿炫耀给他看:“新入手的电轮,一按按钮,线就收上来了。”
成了发烧友,就往往变成了“装备党”。常用的缠线轮有电动轮、纺车轮、鼓轮等几种样式,鱼竿也分碳素和玻璃钢等不同的材质。钓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鱼竿、渔线、滚轮组合。基本上每个资深钓友家里都得有十几套渔具,花费十万到二十万元都很正常。出国去热带地区钓几百斤的大鱼,渔具的花费更是如流水,有的人还会定制鱼竿,价格上不封顶。
老赵头接过石头的新鱼竿,转动了两下,新漆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可以反射出荧荧的光点。
“啧啧,手感真好!”他一边称赞,一边打开一个塑料盒,递到石头手上:“看我这次带的鱼饵鲜亮不?”
“真不错,还有带荧光的呢。”石头一一翻动盒子里五颜六色斑纹的“小鱼”,它们形象逼真,和真的小鱼不相上下。塑料材质的小鱿鱼、小海马,身体是Q弹的,头上还长着黑溜溜的眼睛。
老赵头把鱼钩拴上线,挂上了一个小海马鱼饵,垂到船旁边的水里上下晃动, “你看,你看,这码头水里的黑头还不少来。”果然有两寸长的小黑头鱼不知从哪里游过来,追着鱼饵打转。
这种“忽悠鱼”的钓法近几年颇为流行,它叫路亚钓法。路亚是音译名称,通俗解释是假鱼饵。因为鱼咬钩大体有两种原因,一个是进食需要,一个是领地保护。后者是一些大鱼看到有活的生物进入自己的领地,会本能地驱赶不速之客。
因为用的是假饵,比较环保,而且钓上来的多是凶猛的大鱼,路亚在钓友圈里备受推崇。用假饵钓鱼时,手持鱼竿不是静止的,而是需要上下晃动,让“小鱿鱼”“小彩鱼”像真的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起来,才会吸引大鱼来追逐咬钩。
老赵头绑好钓组后,在靠近鱼竿头部的鱼钩处又挂上了一个鱼板,自己端详着给鱼准备的这一串“食物”,满意地自言自语道:“这鱼板放在水下发出荧光,刀鱼最喜欢追逐这样亮晶晶的东西了。”
在他看来,人和动物都会受到诱惑,这是“鱼生”,也是人生。在社会里,人人都是一条鱼……(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