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钓友交流 > 正文

钓友交流

长江天价捞尸人:要价36万曾一天打捞13人被臭味纠缠半生

admin2024-08-06钓友交流16
  二〇〇九年十月,湖北长江边上围满了悲伤的人,原来是几个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溺亡江中。  经过几年的沉淀,这件事也逐渐被人们淡忘,直到二〇一六年,有一部非常火的小说由

  二〇〇九年十月,湖北长江边上围满了悲伤的人,原来是几个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溺亡江中。

  经过几年的沉淀,这件事也逐渐被人们淡忘,直到二〇一六年,有一部非常火的小说由爱奇艺改编成了电视剧。

长江天价捞尸人:要价36万曾一天打捞13人被臭味纠缠半生

  它围绕捞尸人这一角色和职业展开,但里面添加了鬼神、阴阳两界等虚幻的东西,给捞尸人这个职业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捞尸人就像《盗墓笔记》中的摸金校尉,湘西的赶尸人及蛊毒一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很难分辨。

  然而,捞尸人这个职业却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

  捞尸人这一职业自古就有,它主要存在于长江、黄河等一些大型的河流沿岸和湖泊附近。

  河水虽然哺育了一方百姓,让他们几千年来都能在此地安居乐业,世代传承,并形成了我们优秀而深厚的传统文化。

  而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人死后要入土为安,才能落叶归根,并且对尸身的完整也有很高的要求。

  但在湍急而又深不见底的河水中捕捞尸体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熟识水性的人来做才最稳妥。

  在水上讨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练就了潜水、憋气等功夫,以船为家的生活还让他们比常人更容易遇到落水的人。

  其实,渔夫一开始捞尸并没有盈利的目的,只是顺手做的善事,而那些家属对他们却是感恩戴德。

  因为自己的亲人死后可以得到安葬了,渔夫就是他们家的恩人,给钱财作为报答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了利益的收获后,部分渔夫就会将捞尸作为副业,开始收取一些费用,不再是无偿捞尸。捞尸人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这就导致捞尸人这个职业不是特别普遍,离普通人的生活又很远,因此给捞尸人增添了神秘色彩。

  捞尸人的收入变得可观,一些闲散又身强力壮的人也加入进来,开始将捞尸作为一项正式的工作。

  在这一时期,住在江边的人经常能看见捞尸人在江水中忙碌,捞尸人于是变得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长江中的尸体很少了,捞尸人这一职业距离我们也变得遥远。

  直到2009年湖北省的一起落水事件被报道出来,才将捞尸人这一职业摆在了大众的眼前,还因为天价收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样的,2009年10月,在湖北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有两名孩童不幸落水。

  长江大学的十几名大学生正好在附近的公园野炊,他们听到声音后赶到江边,三名大学生跳入水中施救。

  民警在江水中搜寻数天无果,不得不请当地的捞尸人来帮忙。他们很厉害,有一天曾打捞起13具尸体。

  家属在旁苦苦哀求,甚至跪地磕头了,可他们依旧不为所动,必须要付钱了才能下水捞尸。

  此事被报道出去后,大众认为捞尸人的收费很不合理,简直是坐地起价、乱收费。

  并且这么高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担得起的。如果付不起捞尸费,那尸体就没法捞上来了吗?

  还有杂志将“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英雄”和“讨价还价的捞尸人”做了对比。

  这波比较更是引发了一波热潮,舆论将捞尸人痛批作霸着尸体吸血的臭虫,对他们的谩骂一直不休。

  其实捞尸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看似收了很高的费用,可最后所得并没有像大家看到的那样获得“暴利吸血”的利润。

  更别说自己去干这一行了,就是碰到捞尸人也得退避三舍,生怕给自己染上晦气。

  一些尸体在江水中长时间浸泡已经腐烂,面目全非,一般人根本无法接受那个场景。

  而捞尸人还得把腐烂残缺的尸身背上岸,腐臭的味道在他们身上久久不散,这无疑会给他们的生活与心灵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一些心理不够强大的人去做了这一行,还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治愈。

  社会发展至今,大家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谋生的手段,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干捞尸的工作。

  捞尸人虽然常年在水上讨生活,但无法保证每次都能安全上岸,毕竟在水下存在着很多危险。

  他曾在1月份最寒冷的季节跳到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捞尸,导致皮肤被冻伤,还落下了关节疼痛的毛病。

  从这点来看这一行业收费高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在用生命换取不稳定的收入。

  据一位捞尸人讲,他买的一件半干式潜水服就需要1万多元,被称天价的3.6万就只能买3件。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又很容易损坏。

  并且他们和雇主之间一般都是口头约定的费用,当尸体打捞上来之后,一些人可能会不认账,不给钱甚至少给钱。

  捞尸人成本之高和权益最终无法得到保障,使得他们不得不多收费来保证维持生活的开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时代许多靠人力的职业都被机器代替,机械化、智能化已经普遍出现在各个行业中。

  一些尸体经过长期的浸泡,已经完全肿胀变形,机器无法辨认会当作漂浮的垃圾略过。

  因此捞尸人的职业始终离不开人力,它还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也确实存在着收费高、行业不规范等问题。

  而且也没有得到国家政策和道德上的承认,因此一直游走在法规和道德的边缘上。

  正如在2010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的,我们国家正在建设规范化、正规化的溺亡打捞应急制度。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有一支长期固定、制度健全、体系完备、身份明确、保障有力的民间溺亡打捞协作团体。并把他们纳入到政府公共应急制度之内,给他们派上救生圈、潜水器、水下防护服等必要设备,捞尸人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如此一来,捞尸人有了稳定的收入,乱收费得到了遏制,这一行业也被更多的人了解,对他们的工作也多了份理解与包容。

  他们组建了团队,雇佣熟悉水性的水手,投入更多的机器设备,打捞更加规范,也更高效。

  并且民间打捞团队还可以与官方团队合作,这样一来既可以资源共享,也能互相帮扶。

  但由于这个工作需要忍受极大的心理不适,很多人干不下去离开了,如今只有陈松这一个队员。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船头的椅子上,泡杯茶望着江面,看似像度假一样,可他却是盯着江面看有没有漂浮的尸体。

  陈松说这是他干了十几年的工作,可每次还是忍不住的干呕,尤其是夏天,尸臭味隔四五公里都能闻到。

  最好的办法就是抽烟来缓解胃里的不适和周身的臭气,有时他一天能抽三四包烟。

  还有的尸体已经肿胀变形,辨认不出来人样,尸体眼睛鼓起吐出,舌头还在外面。

  陈松说他们团队以前有刚来不久的年轻人,打捞尸体后经常做噩梦,又每天吃不下饭,身体都熬坏了。

  毕竟对常人来说,连看到尸体都是惊心动魄的事,更不要说将泡的腐烂发臭的尸身背在身上了。

  从事这一行的人,在外人看来怎么都是不光彩的,如果是单身的男性,那很可能娶不到老婆,一辈子都得与尸体江水为伴。

  而已经成家了的,想必他们在打捞完尸体后也不愿意将晦气与臭味带给家人,他们依旧是孤独的。

  他们参与营救落水者,在被人雇佣捞尸之前看到江面上的尸体会主动打捞,并不计较会不会有人认领来给报酬。

  机器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力,而中国人又有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因此捞尸人这一行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

  在国家政策的规范与引导下,捞尸人这一行业也会越来越正规,捞尸者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