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初学者必须掌握的野钓秘籍(下)
在上一篇文章《野钓初学者必须掌握的野钓秘籍(上)》中笔者已经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五个野钓初学者必须掌握的技巧,下面将继续跟大家聊聊野钓中另外的几个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野钓时根据季节特点和水域特点,尽量掌握对象鱼的开口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很多钓友可能会问,我们怎么可能掌握鱼的开口时间呢?笔者在此举例,比如南方最常见的一些山体发电水库,每天会有几个时间段进行放水发电,这时都会有很大的水流,鱼类开口也就会不太稳定了。再比如我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大型水库,早春季节气温和水温还都比较低,鱼类尤其是鲫鱼会集中在中午和下午的前半段摄食。这两个例子当然并不严谨,但是我们在野钓时无论是江河水域还是水库钓鱼的过程中,掌握对象鱼的生活习性和水域特点、季节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跟当地的钓友多交流,或是跟水库边的居民来收集情报,有的放矢的选择出钓时间,这对我们的渔获收入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此处要说的就是野钓时对我们钓手的基本功要求比较严格,比如打窝子的准确性、抛竿到钓点的准确度,这两个属于比较基础也比较好练习的基本功。首先野钓环境里,对象鱼的密度会比较低,所以我们大多会预先在钓点里投喂一些诱饵窝料来完成诱鱼工作,当然笔者在野钓时也不例外。无论我们是通过窝子罐、打窝船还是徒手抛窝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尽量保证窝子的范围不要太大太广,尤其是在使用手竿垂钓时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很多朋友并不大注意抛竿的准确度,有时做一竿又一竿,这对于养窝子和实际垂钓是有极大影响的。其实抛竿在我们日常垂钓时只要勤加练习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多抛勤抛还能够帮助我们利用饵料的不断雾化来完成诱鱼,使窝子里的鱼越钓越多。
其实无论是黑坑池塘里的养殖鱼还是江河水库里野生鱼类,它们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待在一个水层的。就拿最典型的鲫鱼来讲,鲫鱼属于中下层鱼类,但是这并不是说鲫鱼只待在中下层。由于鲫鱼体形普遍较小,而且动作非常灵敏来说,鲫鱼的追饵非常普遍,甚至在竞技坑里的鲫鱼还有可能在饵料雾化的影响下,上浮到水面的水皮上。之前提到鲫鱼的体形,这其实在笔者看来也是为何野钓鲫鱼时,送漂的漂像非常常见的原因之一。鲫鱼在吃饵之后的抬头动作,浮漂就会上浮,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送漂了。而为何鲫鱼会抬头呢?其实很多时候鲫鱼是尾巴朝上嘴朝下式的摄食,当吃饵之后鲫鱼恢复平衡时就等同于抬头了。在野钓时根据鱼情来摸索鱼层变化,是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抛竿频率之后才比较好验证的,当我们通过频繁的抛竿,在浮漂和饵料的下落过程中,如果发现鱼口就可以尝试打一打看看,如果命中率还比较高的话,其实就代表对象鱼的水层已经出现变化了。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主钓某个水层里的对象鱼,比如飞铅钓行程,钓离底甚至是钓浮等等。
在野钓选择钓位时这一点其实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有些难,因为在每个水域里甚至是说在某一片水域里,鱼都有特定的鱼道来洄游,想要直白的说出哪里是鱼道,其实并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是笔者在此提几个地形,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试试看,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水岸呈现凹凸型,可以在凸出的位置上当作钓点;一大片水底都是浅水区域,但是向前抛一点就是深水区,有些类似梯田埂似的地形,我们可以在贴着坎的地方去尝试;大水面和小水面的水湾衔接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类似葫芦口的位置,我们可以在窄口上试试看。
可能很多钓友都深受台湾钓法的影响,一定要调多少目钓多少目等等。其实如果是野钓初学者的话,在笔者看来没有太多意义,反而还会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初学者野钓时,笔者建议正常温度的季节里主钓小体形鱼,如鲫鱼、小体型鲤鱼时,可以使用悬坠钓法,但是没有必要调钓的太过灵敏。而如果是主钓大体型鱼类的话,笔者坚持建议大家调钓可以钝一些。因为在垂钓大鱼时,稳定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技巧,频繁的抛竿和刺鱼都是对大鱼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进窝的大鱼逃之夭夭。而抓口时更是如此,哆哆嗦嗦的小口乱口,笔者其实建议能放钓就放钓,主抓标准清洗的浮漂动作即可。甚至在主钓大鱼时,还可以在浮漂出现鱼口动作后,刻意的多等1~3秒,因为在浮漂刚开始出现抖动之后,很可能就会出现更准确、更稳定的标准鱼口。此时再提竿刺鱼的话成功率会非常高。
有关野钓初学者应该掌握的十个经验和技巧,到此就已经分享完了。希望对野钓初学者能够有所帮助吧!